商 汤
商汤(公元前17——前16世纪)子姓,名履,始祖契。汤继位商侯,为夏之方伯,得专一方征伐。汤有大志,自商北迁于蒙,建亳于涂山(今山东曹县南)之南,娶有莘氏女为妃。莘仲君庖人养子伊尹以陪嫁男仆身份入商,汤因伊尹烹菜味美召伊尹求问,伊尹通过讲解烹菜的方法,进言治国之道,且告以尧舜治天下的方法和天下大势,汤对伊尹非常赏识,想安排他在身边做官,伊尹推辞不就。汤派人两次以厚礼迎聘伊尹,都被谢绝,后汤亲访伊尹,拜为右尹,史称“成汤三聘伊尹”。
商亳西南为葛国及其附庸载国,葛伯暴虐无道,汤率众伐之,一举消灭了葛国。葛国载国人民都顺了商,史称“汤始征,自葛、载”。
汤一次外出,看见郊野四面都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祝祷说:“从天上来的,从地上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落入我的罗网。”汤说:“嗳!你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让他撤去三面的网,让他祝祷:“想往左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命令的,就落入我的网。”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的仁德达到极点了,恩义施及禽兽。”史称“网开三面”,后演变出成语“网开一面”。
汤会诸侯于景山(今山东曹县东),在山顶建坛,祈天应命,演兵耀武,自称上天让我伐夏代之,与会诸侯都一致拥护。这年,汤征有洛、荆,都取得了胜利。
汤朝见夏王,有人告发汤有异志,势力强大,于夏不利。桀囚商汤于夏都钧台。伊尹献美女、珠宝给桀,汤始得回国。汤归途经过洛水,投璧盟誓“承天命,顺民心,一定翦灭夏桀,再渡洛水”。汤回到亳都,济水南六国诸侯都来朝见。汤修德政,商国大治。
伊尹教商汤不向夏桀缴纳贡品,夏桀为此率领九夷伐商,商汤看到夏还能召集许多诸侯,就表示认罪,很快将贡品送去。事后,很多诸侯都派人向商汤道歉,表示不愿再听从夏桀命令,出兵伐商了。以后夏桀约集诸侯伐商,诸侯都推辞不应。伊尹说:“夏可以伐了,听从他的诸侯不多了。”于是北伐夏的与国韦,又伐顾,伐昆吾。那些诸侯国的人都说:“我们盼望商汤来征,如大旱时盼望云雨一样。”
此时,商的势力已经临近夏。夏桀感到不安,但他觉得夏的军队在东方完全挡得住商兵的进攻,就放松了对商的防备。
商汤接受伊尹的建议出其不意地袭击夏都,夏桀未及接战,大臣、守卫多被杀死,桀只带领少数随从仓皇东逃。两军战于有娀故地,桀败;再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夏军溃败,退保三鬷(今定陶县城东北),汤攻破三鬷,获夏宝玉重器,放夏桀与其妃妹喜于南巢(今安徽巢县)。
商汤灭夏后,让义伯、仲伯作《典宝》,以示夏国宝器改归商。又想迁置夏社,但自觉功德不如夏禹,于是作《夏社》,说明夏已灭亡,社稷不存,不必迁置。又思念先王夏禹功德,为了安抚夏人,就改三鬷为曹,以纪念夏禹分济入曹(漕的本字,义为河道,引申为驯服)之功,让夏人驯服于曹。
汤回到亳都,三千诸侯来会,祝贺伐夏成功,天下统一。商汤在亳东郊(今曹县阎店楼镇王黑楼村)设坛祭天,右尹伊尹报告伐夏已彻底胜利。左尹仲虺作《汤诰》,推原上天立人主治万民之意,申示商取代夏是上天令汤吊民伐罪,不是汤以下犯上,兴兵作乱。商汤恩德施于天下,宜为天下诸侯之王。商汤辞以功德浅薄,三次推让,诸侯都一致拥护商汤为王,汤始登天子位,史称“商汤有景亳之命”。
商汤称王建商,改变历法,由夏历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又改变器物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规定白天举行朝会;又大筑亳城。时天下大旱,汤穿素衣骑白马,登上景山桑林,自责不足事六条,愿更加努力,不负上天,并请上天降罪已身,不可降大旱惩罚无辜的百姓。祷告未毕,而大雨适降,万民欢呼商汤神明通天。商汤于是迁夏九鼎于夏社尸乡,象征天下九州统一。汤王崩,葬于亳北涂山之阳。魏《皇览》记载先代陵墓之处,仅记此地为汤王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