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利完成程序上的权力交接后,普京毫无疑问已确立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凭着自己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治国方略,他不仅成为本世纪优秀的大政治家,而且很有可能成为被载入俄国史册的伟大领袖。但即便如此,在这个国家仍然存在着许多反对普京的人,他们与普京的关系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国家在普京治下8年来的政治演进历程。
追查真相的媒体人
普京在自己政治生涯中打赢的第一仗就是车臣战争,这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政客一跃而成新的政治红星。但也正是车臣战争使他遭遇到自己的第一个政治敌人——追查真相的媒体人。
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后,车臣的分裂运动开始转化为恐怖主义运动,接连在俄罗斯制造了数起重大恐怖事件。尽管恐怖分子最终都被绳之以法,但俄当局在应对这些恐怖事件时采取的措施却备受质疑。其中尤以2004年8月的别斯兰人质事件为代表,在付出了400多人死亡、700多人受伤的惨重代价后,车臣战争结束以来一度成为民族英雄形象的普京遭遇了执政以来的首度信任危机。尽管官方对媒体下了封口令,但之后陆陆续续披露的真相让许多人都对强力部门及普京本人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提出了疑问:比如,一直无坚不摧的“信号旗”部队在之前的几十次行动中一共才牺牲19人,但为何在此次行动中却付出10死26伤的巨大代价?一些独立军事评论家认为,普京在人质危机刚开始时有关“和平解决”的谈话给特种部队的思想造成了混乱,从而使特种部队内部就使用何种方式解救人质产生了分歧。在此前的莫斯科戏院人质事件的处理上,普京因为采纳特种部队的建议向戏院释放麻醉气体,结果造成了160多名人质窒息而死,负责参与此事的“信号旗”部队因而受到指责。因此,在此次人质事件的处理上,“信号旗”和“阿尔法”小组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策略。到战斗打响时,双方甚至在进攻路线和对方的火力点位置等问题上都还没达成共识。此外,当局是否一直在隐瞒伤亡人数?官方公布的遇难人数为338人,但《消息报》认为这一数字要远远小于实际的死亡人数。根据他们的调查,死亡人数应该在400到600左右。《消息报》在报道中还称,这么多的死亡人数不可能完全是恐怖分子造成的,特种部队在解救人质中因准备仓促缺乏统一指挥,很可能在混乱的枪战中误杀了一些人质。《消息报》的这些报道激怒了克宫。人质事件结束后第二天,该报主编沙里克夫突然递交辞呈。据俄政府消息人士向“莫斯科回声”电台透露,在沙里克夫宣布辞职前,俄总统新闻事务主管博罗金曾亲自向《消息报》所在的“俄罗斯报业集团”老总打过电话。
由于这次事件造成的巨大后果,俄杜马也不得不成立了专门的别斯兰事件调查委员会,但结果只是例行公事草草收场。而别斯兰人质事件的受害者因为对官方得出的结论不满,自发成立了独立的“别斯兰母亲”委员会,要求当局公布全部事实真相并同意国际专业机构介入调查。该运动也成为后来少有的能一直生存下去的反普京团体。
在别斯兰事件之前,俄罗斯《新报》女记者波利特科夫斯卡娅(Anna Politkovskaya)就已经开始了对2002年莫斯科戏院人质事件的独立调查。由于涉及强力部门和军方,这样的深度调查一直是俄国媒体的“禁区”,在此之前就有数名记者因为调查而遭暗杀。但这并未阻止俄国新闻界那些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去彻查和公布真相。作为俄新闻界中少有的车臣问题专家,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在别斯兰事件后更是将全部精力集中在车臣问题上,在俄国本国媒体受到日益严厉控制的情况下,她在国外接连出版了两本专著,对别斯兰事件和俄军在车臣的不法行为予以详细披露。2005年,当乌克兰、格鲁吉亚相继爆发“颜色革命”后,她更是多次公开批判普京体制的“罪行”,并预言俄国不久也将爆发一场全国性的革命。这让她成为了各种政治力量的眼中钉。2006年9月,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被神秘枪杀,成为俄国过去15年中因为工作被杀害的第42名记者。由于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特殊身份和国际声誉,此案引起轩然大波,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的许多国内外知名政治家都对此表示了关注。俄总检察长柴卡也宣布亲自侦办此案,但直到现在俄官方仍未能给出圆满的结果。此后,莫斯科一方面加强了对车臣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在2006年开始了对新闻界的控制,俄气、罗斯石油等克里姆林宫直接控制的大财团们开始向媒体进军,包括《消息报》、“独立”电视台在内的多家知名独立媒体都被收购。普京的支持率也从别斯兰事件后的不到50%增长到70%,并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
虎视眈眈的寡头
2004年是普京政治生涯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俄罗斯建国后最重大的经济案件尤科斯案以国家检察机关的胜利而结束。毫无疑问,普京赢得了这场政权和寡头之战的胜利,但他同样也为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为自己树立了新的敌人。这个人就是尤科斯公司的主人,俄国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
在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