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创办了著名的《拂晓报》,深受广大干部和军民喜爱,受到党中央的赞扬。他亲自编写《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授课,并主持创办四师拂晓剧团。著有《娄山关前后》、《豫皖边两年来平原游击战总结》等文。
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区党委在洪泽湖边大王庄,分别为彭雪枫将军隆重举行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词是:“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的共同挽词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在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和安徽省宿州市建有彭雪枫将军陵墓和纪念碑。
◆彭雪枫是抗战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
彭雪枫(1907—1944),河南镇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彭雪枫智勇双全,率军南征北战,所指挥的部队屡为前锋,战功卓著,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成为红军时代闻名全军的青年将领。
抗战爆发后,彭雪枫到鲁、豫、皖、苏等地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游击队,创建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壮大了抗日武装。
1938年9月30日,他率两个新兵连373人,向豫东地区挺进,与活动于睢县、杞县、太康一带的张震、萧望东部配合,多次打退日军的“围剿”,声威大振。随着抗日队伍的壮大,1939年,彭雪枫率部继续向东挺进,建立了以永城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6支队在运河线、黄泛区,北靠陇海路、南跨涡河间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并进入皖东北地区,与淮北路东地区活动的部队会合,组建了骑兵团。1942年—1943年,彭雪枫与邓子恢、张震、吴芝圃等在洪泽湖地区坚持敌后抗日战争,纵横弛骋,浴血奋战
8月初,笔者来到位于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墓地和淮北烈士陵园,凭吊烈士英灵。在烈士墓前,先后担任半城镇文化站站长的张坤和张仁高父子,给笔者讲起彭雪枫壮烈牺牲前后发生的一件件往事,令人震撼,令人感动。
牺牲四月秘而未宣
1944年4月,侵华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中原大片河山沦于敌手,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解救生活在日寇铁蹄下的中原人民,是年8月,彭雪枫奉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之命,率四师主力部队于泗洪县丰夸大镇誓师出征。
在誓师大会上,彭雪枫作了感人心魄的动员讲话。他说:“3年前,我们忍痛撤出了豫皖苏路西根据地。从撤出路西那天起,我们就发誓一定要把它收回。君子报仇三年不晚,现在三年时间到了。我们是豫皖苏人民的子弟兵,豫皖苏是我们的家乡,那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室子女,我们的兄弟姐妹。3年来,我们日夜盼望着能早日收复失去的根据地。我们终于盼来了这一天。我们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敌伪军消灭掉。为了路西倚门东望的父老乡亲,我们就是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
从8月15日到9月11日,彭雪枫率领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路西地区,夺取了肖县、永城和宿县等城镇,解放了200多万人口。9月11日,彭雪枫亲率3个团攻打八里庄。就在我军取得节节胜利之时,在前沿指挥的彭雪枫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壮烈牺牲。
为了不影响部队的士气,也为了保护身怀六甲的彭师长爱人林颖,师领导请示新四军党委后,决定暂缓公布彭师长阵亡的噩耗,并要求有关人员保守这个秘密。根据师领导的指示,时任旅长的滕海清派人到王白楼一户大地主家,用500块银元买了副上好的棺材,将彭雪枫入殓,悄悄地用船送回路东,安放在成子湖边的柴滩上,然后运回四师师部驻地半城,暂时放在半城附近一只停泊在濉河上的大木船里,日夜派人看护。直到1945年1月24日,彭雪枫师长牺牲的消息才公布于世。
军民同声哀悼英雄
对彭雪枫的牺牲,党中央极为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和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在《解放日报》上联合发出启事: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同志,1944年9月间阵亡淮北前线。雪枫同志早年献身革命,艰险备尝。抗战后组织人民武装,于豫皖苏一带驱逐强敌,解放人民,创建淮北抗日民主解放区,功在国家。噩耗传来,同声哀悼!
之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延安中央大礼堂沉痛追悼彭雪枫师长。中央大礼堂门口挂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