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P >> pan >> 潘振声 >> 正文

 

《一分钱》作者潘振声:儿歌作品大多“不及格”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一分钱》,如今人们随意哼唱起来也不觉陌生。但是不难发现,现如今,社会上、家庭中、校园里孩子们稚嫩的口中唱出的却是一首首像《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这样的流行歌曲。孩子们为何不唱自己的歌呢?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本报记者就目前儿歌的创作以及现状等问题采访了《一分钱》的作者、年逾70的著名儿歌大王潘振声老师。

  全国没有儿歌创作专业

  近年来,优秀少儿歌曲匮乏的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忧虑。去年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中国音协等7部门全面启动为期5年的“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去年8月,来自26个盛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9支少年儿童合唱团的1300余人汇聚江苏南京,参加了由文化部、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少儿合唱节。潘老说:“现在并不是没有人创作儿童歌曲,儿童歌曲创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繁荣过。”但是,为何没有新的儿歌被传唱出来?

  “很多人喜欢儿歌,也想创作儿歌,我也看过一些老师创作的儿歌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大部分不及格。”谈到目前儿歌创作问题,潘老忧心忡忡。“不要小看了儿歌创作,它也有很大的学问。并不是所有搞创作的人都能写得了儿歌的。”

  潘老认为,儿童歌曲是影响少年儿童成长的一门重要艺术,也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少年儿童的高尚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首好儿歌往往能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一代人的成长。

  “许多搞创作作曲的,他们不懂得创作儿歌,他们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下手,他们都没有学过。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一所专业艺术院校开设儿童歌曲创作专业。这就好比所有医院有内科、外科,也一定有小儿科!内科大夫不一定会看小儿科,因为儿童从很多方面来讲与成人并不相同,儿歌是一种边缘学。就像我,会写儿歌吧,但我不会写交响乐,反之,也是这个道理,能写交响乐的人不一定能写儿童歌曲。”

  孩子需要出自内心的音调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儿歌呢?潘振声表示,一首好的儿童歌曲应该运用的是儿童语言,不能做作,不是儿童的语言,孩子们不要唱,不是用儿童的音乐语言创作的歌曲,装的孩子腔,孩子们也不愿意学。孩子需要的是那些出自于内心喜悦的音调。

  “国外有些经典的儿童歌曲像《雪绒花》,它流传了一二百年,现在还在唱,这些歌曲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果过分强调‘寓教于乐’,导致有些作品‘教’多而‘乐’少,缺乏童趣和童心,用成人思维代替儿童思维,孩子们胜任不了。就拿《一分钱》来说,它的曲调都很简单,孩子们很容易接受。”

  1963年潘振声创作《一分钱》时正在上海某学校当大队辅导员。当时社会上提倡“向雷锋同志学习”,他的桌子上有个装回形针的小盒子,盒子里面全是一分、两分钱的“钢板儿”,这些都是学生们捡到交给他的,孩子们的行为让他特别感动,于是就想到了写一首歌来表扬学生。擅长音乐的潘振声根据沪剧改编谱曲,并用最简单的语言,写成了这首叙事歌。“当时根本没想到会广泛流传,只是很简单地想要去赞扬孩子们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

  “另外,创作完一首儿童歌曲就应该让孩子们去唱、去改,去听取意见,他们最有发言权1潘老说,“《一分钱》的歌词就是小朋友帮我改过!刚开始,这首歌的最后一句歌词是‘我快乐地说了声叔叔再见’,在中央广播电台录音时,试唱的小朋友总是出错,他们一直唱‘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我就觉得奇怪,后来才明白过来,这‘快乐’二字是书面语,而‘高兴’二字是口语,书面语对于孩子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最后将错就错,这‘高兴’就替代了‘快乐’。所以孩子们需要的不是那些工整的语言,他们要的是属于自己的语言,不是儿童的语言,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儿歌复兴是个系统工程

  信息社会的明显特征,就是各方面更新都非常快。如果我们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是最新的歌曲,学生们的兴趣就非常大;如果教给他们的哪怕是去年的流行歌曲,他们就会抗议。

  纵观我们的儿歌,几十年来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多首,音乐课改也是前几年才开始推行,小学五六年级的音乐教材还是十几年前的,这怎么能够提起孩子们的兴趣呢?

  学校里的教材陈旧、落后,书店里也鲜有内容新颖、贴近孩子生活的儿歌书籍和音像制品。

  利润少是儿歌类书籍和音像制品贫乏的最根本原因,出版一本畅销书顶上出版好多本儿歌类书籍的利润。

  此外,主题单一、注重教化也是造成儿歌与孩子们疏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儿童们喜欢的是轻松、有趣、好玩、好笑的儿歌。相反,那些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矫情装嫩、说教味浓的儿歌,在学生那里大受冷落。

  电视、电影和网络的冲击也使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有了更多的选择。

  要想让儿歌重新走进学生的心灵,重新受到学生的欢迎,应该从以下方面解决儿歌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应该高度重视儿歌的创作问题。我们不能说现在的孩子们不喜欢儿歌了,只能说现在能让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太少了。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儿歌衰落的态势,创作者应该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多创作些富有时代感、节奏感、地域性的儿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喜欢。

  其次,在教学方面要有大的改观。音乐教育绝对不是老师在课堂上弹两首曲子,唱两首歌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要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把歌曲和舞蹈、分组比赛等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参与进去,学生学、学生编、学生唱、学生演,全面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再次,儿歌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有些歌曲确实太老了,已经不适合这个年代或者孩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潘振声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一分钱》作者潘振声:儿歌作品大多“不及格”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