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N >> nu >> 努尔哈赤 >> 正文

 

努尔哈赤反明的原因:与上司的小妾有私情?

离开辽宁省黑山县,天涯客继续南下流浪,沿着102国道,下一个必经的城市就是北镇市。由黑山到北镇只有三十余公里,道路相当好走。 
现在已经是收获的季节,在国道上相比高速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得到农民丰收的实惠,在这一路上,我的车上装满了各种水果,价格是你无法想象的。一小筐李子大约有四、五斤的样子,三元钱。桃子五毛钱一斤。北镇不知名的鸭梨,非常好吃,我车上装了一捅,一元五毛钱二斤。 
虽然到北镇时间比较早,但我还是找旅店住了下来。这是因为北镇附近有辽宁有名的医巫闾山,我明天一早要爬山,同时北镇也有一些历史遗迹值得回味,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李成梁牌坊。 
辽西走廊历来是关外的军事要地,由于明朝的统治者片面地认为东北天寒地冻,除了国防上的屏蔽作用,其他方面价值不大。因此对关外的少数民族长期采取军事威慑、经济引诱政策,在东北最远到开原建立若干个军事据点,而北镇,当时叫做广宁府,就是明朝东北最高地方长官的治所,其地位远远超出现在的锦州。 
明朝的中后期,外来威胁国家边防主要有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贵族。东南沿海的防御明朝依靠的是戚继光,而北方的军事防御则倚重李成梁,所以那一时代明朝军事将领又有南戚北李之说。 
李成梁的崛起主要得力于张居正的扶植,在万历前期张居正执政,对明朝官吏实行“考成法”,按照成绩提拔各级官员。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李成梁任辽东军事要塞险山堡参将一职。地点在丹东西南二十公里。1567年,由于援助打蒙古有功,升为副总兵。万历六年蒙古速巴亥犯边,李成梁两次将他打败,朝廷为此升李成梁为宁远伯爵。李成梁“师出必捷,威振绝域”。驻军东北更拓疆七百里,建宽甸六堡,并在开原、清河、抚顺等地开办贸易市场,为此《明史》特意为李成梁作传。 
成梁一生可以说是耀祖光宗了,进封宁远伯,又加太子少保,太傅,世廕锦衣指挥使等荣誉职务,并于万历八年神宗命令在北镇建立表彰李成梁的牌坊。 
张居正死后,北方边境烽烟四起,为了稳定边境局势,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又以七十五岁高龄,再次出任辽东总兵一职,在辽东又镇守了八年。 
李成梁牌坊矗立在北镇市中心的步行街上,高约三层楼,三间四柱、单檐庑殿顶仿木结构牌楼,全石材雕刻。石坊全部采用暗紫色沉积砂岩建造,高9米,宽13米,翘檐、通枋及栏板斗拱等制作精美,间饰人物、花卉等浮雕。坊额竖刻“世爵”二字,横额刻有“天朝浩券”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字样;下刻“万历八年十月吉日立”中柱柱脚前后各有夹柱石狮两对,边柱前后各置鼓心雕花云形抱鼓石两对,外侧各有石兽一只。 
李成梁自身的性格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前后期判若两人。前期追随张居正,衷心报国。后期看到张居正的下场,吸取戚继光的教训,为了保住自身,自甘随波逐流,开始贪污纳贿,谎报军情,明朝末年满洲的崛起李成梁是有直接责任的,特别是他与努尔哈赤的关系更是为后世所指。 
李成梁戍边,对满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世克与李成梁关系密切,父子俩多次作为明军的密探和向导,竭尽为李成梁服务。当然李成梁也给了他们父子好处,那就是父子俩世任建州卫都督。 
当时辽东一代敢于与明朝对抗的是王杲,在剿灭王杲以后,他的儿子阿台继续与明朝离心离德,李成梁于万历十一年指挥围剿阿台时,发生了对明朝生死攸关的事情。 
阿台所在的山寨的寨内的军事设施及人数都是努尔哈赤祖父和父亲提供的,并且父子二人充当向导。但随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李成梁这次带领的军队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攻无不克,反而是在山寨下久攻不下,李成梁进退两难,如果就此撤退,不但是宣布此次军事行动的失败,更重要的是给敌人以鼓励的信息。焦急中李成梁埋怨觉昌安父子俩情报不明,以致轻敌准备不足。父子俩自然忐忑不安,自告奋勇到寨内劝降,李成梁也在劝降条件上开了价码,声明如果山寨投降除了主要酋长,其他人一律赦免。 
父子俩进得寨内,果然说动寨民,杀死酋长,开门纳降。但李成梁进得山寨,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抛弃前言,挥军血洗山寨,全寨杀无赦。历史记载,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子在这次血洗中被误杀。其实按照常理,打开寨门和向明军军官汇报的人中应该有觉昌安父子俩,他们的态度和身份明军一清二楚,绝不存在误杀。合理的推理或者是李成梁食言后,父子俩激烈抗议所至,或者是李成梁不想将这次招降的过程泄漏,要斩除根。 
历史上没有详述觉昌安被杀前的出行是否带着努尔哈赤,这年努尔哈赤25岁,但 屠杀完山寨后,李成梁同努尔哈赤见了面。努尔哈赤报住李成梁的马腿,要求与祖父和父亲同死。 
历史在此又来了个转折,李成梁没有杀努尔哈赤,而是将他任为贴身警卫。 
有人对李成梁不杀努尔哈赤疑惑不解,其实很简单,李成梁急需栽培满族的后裔为大明服务。李成梁虽然杀了觉昌安父子,但他对努尔哈赤一再解释是“误杀”,而且李成梁对努尔哈赤一族非常了解。努尔哈赤历史上对明朝非常乖顺也是一个原因,就是努尔哈赤坐大时,他也没有公开反对明朝,只是在统一部分女真部落后,在萨尔浒战役时才举起反明的旗帜,可见努尔哈赤天生还是比较狡诈的。 
李成梁考虑建州敕书归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敕书相当于明朝的委任状、特别通行证、贸易许可证,明朝用这种经济许可来引诱满族,再配上军事上的压力,明朝就是用军事、经济软硬两手来相互交替控制女真。 
明朝发给满足敕书1500到,建州三卫500道,努尔哈赤一家30道。杀了努尔哈赤好办,但敕书要有人接续,放着另选陌生人,不如用熟悉的努尔哈赤,这就是李成梁刀下留人的原因。 
努尔哈赤到李成梁的军营中由于乖顺,得到了李成梁的信任,两人开始时形同父子,关系非常密切。如果历史不是曲折的,努尔哈赤完全可以培养成明朝在女真中的中流砥柱,但不幸的是,形同父子的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关系又开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其导火索是李成梁的小妾,由于努尔哈赤长期身在内营,与李成梁内外人士都有接触,久而久之,就与李成梁的小妾产生了感情,这种男女之事李成梁决不能容许,要提刀杀之,还是其妾暗中掩护努尔哈赤得意逃脱,而其妾也自杀殉情。 
事情至此两人开始分道扬镳,大明的边境在暮年的李成梁管理下,已经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这就为努尔哈赤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久后的李自成又从内部给大明致命的一击,在内外交困之中明朝轰然倒下了。 
历史经过了几个轮回,当时的英雄豪杰都以灰飞烟灭,历史的曲折成为乡间闲谈的话题,只有这块石牌坊,饱受着历史的风霜,默默的阅尽人间的变迁,俯瞰着世上的悲欢离合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努尔哈赤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努尔哈赤反明的原因:与上司的小妾有私情?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疑案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一生的成败之谜
    解密努尔哈赤一生能战无不胜的帝王智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是大炮所伤还是疽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成功”与“失败”
    明清寡妇是如何排解寂寞的?
    不是皇帝的皇帝:“皇父摄政王”多尔
    清太祖努尔哈赤御用宝剑竟是明朝皇帝
    谁替努尔哈赤报了杀父之仇?割尼堪外
    努尔哈赤的10几儿子都是谁,母亲都是谁
    笼络人才 努尔哈赤将10岁女儿嫁给有妇
    谁替努尔哈赤报了杀父之仇?
    努尔哈赤
    大清帝国的奠基人--天命汗努尔哈赤
    林佩芬 柔情书写《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抢“乘龙快婿” 10岁女强嫁有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
    努尔哈赤个人小档案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大炮所伤还是疽发
    珍宝背后的故事 努尔哈赤曾是明朝将军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努尔哈赤幼年丧母
    行新制用汉官争取蒙古
    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为何杀长子
    《清十二帝疑案》努尔哈赤(上)
    誓师伐明
    珍宝背后的故事 努尔哈赤曾是明朝将军
    大清帝国的奠基人--天命汗努尔哈赤
    如何评价努尔哈赤的为人和功绩?
    何和礼瞒过老婆娶格格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命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一场艳遇
    迁都沈阳
    清太祖努尔哈赤简历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成功"与"失败"之谜
    天命汗努尔哈赤的辽沈弊政
    马鞭指向了中原  二、初生的牛犊猛如
    海内外数位学者证实:努尔哈赤是印地
    电视剧《努尔哈赤》故事梗概
    福陵陵主——努尔哈赤小传
    殉葬迷雾:清太祖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
    努尔哈赤为什么会杀自己的弟弟?
    为努尔哈赤殉葬的大妃:阿巴亥
    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的较量
    努尔哈赤编年体传记
    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太祖秘史》两个“努尔
    努尔哈赤死因之迷 是大炮所伤还是疽发
    太祖努尔哈赤
    前清秘史系列一  ---- 努尔哈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努尔哈赤私秘生活全记录
    那些事儿努尔哈赤魂归宁远
    努尔哈赤老婆与太子偷情:皇太极做了
    努尔哈赤的绿帽子:二老婆竟和大儿子乱
    清十二帝疑案: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与叶赫那拉部的联姻恩仇记
    叶赫老女--东哥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