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u >> 陆荣廷 >> 正文

 

陆荣廷与壮族传统文化

雍正年间无大事,乾隆皇上游江南,江南少女多漂亮,多嫖几个才心甘。""光绪接上同治皇,辛亥年间大水涨……。大水淹没到仑旁,龙州房舍变汪洋。"对天子们说了这样难听的话,可见百姓心里多么愤怒。

     在《中法战争史歌》、《从光绪到民国》、《唱中国历史》等长诗里,对清廷的卖国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对法寇进行了尖锐的揭露,表达了壮族人民抗击侵略的坚强信心。陆荣廷在这样一种气氛里生活了那么多年,不可能不受感染,事实上他对法寇侵凌十分愤慨,颇有正义感。法国一军官为一条狗而越界抓去同胞,他气愤地说:"中国人性命还比不上一条法国狗。"和弟兄们把跋扈的法寇军官杀了。他讲义气,守信用,专打法国鬼子,打得敌人心惊胆颤,奈何不得,百姓拍手称快,朝廷也不敢轻视他,一些官员还有意掩护他打法国人。
  
     壮人有一个很好的传统,这就是能顺应潮流,顾全国家的大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陆荣廷在这方面也受到影响,在关键时刻做了有利大局的事。如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被选为大总统,次年元旦中华民国诞生,袁世凯乘机攻下汉阳,武昌危在旦夕。黎元洪向陆求救,他立即通电全省:"查现在我辈目的,首在推翻满清政府,次在保持地方治安,然后徐图改革,共谋幸福。"为此"决议带二十五大队星夜北征","廷此一去,誓灭此朝食,有死无退。"后虽因接黎元洪电报暂不北征,孙中山还是致电表彰他"勇敢无前"精神。这个通电是很顾大局的。不久溥仪逊位,袁世凯逼迫孙中山让位,孙虽决定辞出大总统,但担心袁独裁,主张建都南京,袁必须到南京就职。

     1912年2月17日,孙中山在给陆荣廷的电文中申明:"十五日参议院于本总统及内阁总理解职后,即选定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仍以南京为临时政府地点,须袁亲来接任而旧政府始能解职。"在这十分艰难的时刻,陆又站在孙中山一边,他在电报中说。"清帝既已退位,南北自应统一,孙总统因爱平和,功成身退……但国都地点现在必定南京,袁公未到之前,孙公万万不可退位。"这表明陆站在维护孙中山主张和国家一体的立场上。后来袁世凯称帝,他在讨袁檄文中申张正义:"荣廷早虑国家危亡……荣廷虽身起茅,尚知纲纪,不得不率此旧部,完我初心,誓除专制之余腥,重整共和之约法。"他要大家一起来"诛彼独夫,载宣国威。"在实际行动上,他也按通电行动,甚至准备杀掉附袁亲家,大义灭亲,因为蔡锷部在川南小胜后已开始败退,3千人难抵抗10万袁军,陆这个行动是冒风险的,我们不否认陆的行动考虑到怕受制于衰这样的私利,但他冒险倒袁护国,有言有行,其顾全国家民族大义之旨,应当说是真诚的,不是假的。不过作为广西地方军阀,他不会步步服从革命利益,接着借龙济光威胁孙中山军政府之机,出兵"屠龙",使桂系占领广东,进而排挤孙中山和军政府。孙中山十分气愤,利用陈炯明的力量打击桂系。陈炯明也就借机进军广西,爆发了桂粤战争,这成为旧桂系垮台的转折点。粤军退后,他在回光返照写了四首七律,其中云:"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石崇未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面谋"。这诗实为旧桂系的挽歌。

  陆荣廷一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出生到流浪龙州,这一段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过着孤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一些壮人的好心帮助下免于饿死,尝尽了人间的苦楚,也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是他在壮族文化氛围中成长的时期。第二阶段是16年的绿林生活,总的也依然生活在壮族文化氛围中。由于是"义盗",说不上有什么劣迹。这阶段是他后来走上人生顶峰的过渡阶段,经受武装斗争的锻炼,有重要的意义。这两个阶段基本上奠定了壮族文化对他的主要影响。第三阶段接受招抚,作为清廷鹰犬16年。中国农民起义大抵走三条路,即失败、招安、夺权后蜕化,他走的是比较糟糕的招抚之路,这阶段应全部否定,无任何积极性可言。不过他在镇压会党时以抚为主,少杀些人而已,最后达到剿灭会党的目的。镇压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是对历史的反动。第四阶段比较复杂,或者说好坏参半,或善稍多于恶。因为在再造民国上他做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两件大事,是有功的。

     总的来说,他还是跟上改朝换代的社会进程。壮族文化对他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影响使他的为人相对忠厚,讲信义,重人情,在某种程度上也比较体恤民情,相对减少了危害程度。对法国人的抢劫虽不是反帝的一种光明正大的行动,但对法寇觊觎南陲的野心不啻一种制约和警告。在一些重要的时刻能以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大义为重,做出一些有利于革命的行动,为最终埋葬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做出贡献。负面是过于倚重宗族、乡亲和拜把关系,并以此为权衡利弊的行动轴心,必然造成顺应与逆动的交互出现。加上自然经济造成的保守意识,必难有远大目光,使他在辛亥革命中难以始终如一。

上一页  [1] [2] [3] [4] [5]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陆荣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陆荣廷与壮族传统文化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