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u >> 陆荣廷 >> 正文

 

陆荣廷与壮族传统文化

回家,而她的情人会说"人家都不喜欢你,我干么喜欢你",便与她吹了。这种男女择偶相对自由的风俗,与中原观念大相径庭。

     深受乡俗熏陶的陆荣廷,在家庭生活中极少表现出正统的婚姻观念。发妻谭氏虽非贞女,却是在共同劳作掌渡中建立起真挚感情的贤内助;倘若娶的是一位刁蛮的名门闺秀,他可能成不了陆老帅。他的妻妾皆是卑微的下层妇女,无一位属于政治筹码,可见陆荣廷良心未泯,仍保持壮人特有的同情心。但当他升格到贵族阶层,也学会了在第二代人的婚事上制造裙带关系,说明地位变化及正统封建文化的影响改变了他的初衷,这与早期是不一致的。比如他的大儿子陆裕光本非骨肉却视之如已出,委以重任,这也遵了壮人之俗。按壮族风俗,继室带来的子女改从夫姓,与宗族同辈兄弟排行,不受歧视。陆裕光被立为陆府大少,后入讲武堂,升至将官,陆荣廷将宁武庄的田园房舍全给了他,这在中原是几乎不可能的。明万历帝年青时偷幸太后王姓宫女,暗结珠胎,生泰昌皇帝朱常洛。万历帝开始死不认帐,王氏晋升恭妃仍终生冷落,后不得已立其子为太子(皇后无子),有名无实。朱常洛一生只当个太子,郁郁于心,即位盈月而亡(一说被害,为明代三大疑案之一)。对比之下,陆荣廷宽厚得多。
  
     陆荣廷的饮食起居大体保持壮人"生活苛简"、"抟饭掬水以食"的传统,即使后来官至都督,也依然"不择精美,能甘粗粝",且不饮酒,这在花天酒地的军阀中是少有的。但宴客例外,仍保持壮人历来客到"辄具牲礼饮啖,久敬不衰"的风俗,好客健谈,"当筵必令大嚼,极醉饱而后已。"他喜吃狗肉,相传明秀园临河一排石桌石凳,即当年吃狗肉之处。吃后燥热,乃赤膊下河畅游。对童年充饥的假茼蒿,中老年仍以佐餐。他着意建成的宁武庄园,充其量不过是稍为讲究的壮族村寨,与其他军阀豪华的宫殿式庄园无法相比。只有武鸣、龙州上将第和南宁陆公馆,稍为辉煌。总之,他的整个生活还保持着浓厚的壮族农民的模式。
壮族人从事农业,社会相对平稳,壮人性格内向、平和、忍让,知恩必报。壮族村寨之间械斗很少,偶有龃龉,双方表面剑拔弩张,山口对阵,届时必有寨老出面调停,以歌代斗,胜者为雄,遂化干戈为玉帛,一笑泯恩仇。有的地方春节时有专门的古事队,化装逐村讲述壮族前贤故事,听者无论过去有何仇怨,都得尽释前嫌。这种民风,也深深感染了陆荣廷,在他发迹之后,有几件事不用说军阀,就是一般人也不容易做到。比如说礼炮迎义母、灵前认义姐、义释杀父之仇、给谭女前夫养老等,表明陆荣廷宽大为怀,宽宏大肚,大处着眼,不拘泥于旧恶。霍母差点要了他的命,他衣锦还乡,前去哭灵,认其女为义姐,众皆动容。这种胸怀,应当说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恋土是陈荣廷最大特点之一,他不长期居住南宁、桂林、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而居住在家乡武鸣;居住武鸣却不住在县城而居住宁武庄。他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在宁武庄里制定。为了经营这个决策根据地,他花了不少心血,修了邕武公路、五海桥、三合土路(从五海到宁武)……许多名人政要不是在南宁陆公馆与他密谈,而是不辞劳苦越过时有覆车之夷的高峰拗直奔宁武,大名鼎鼎的梁启超也不例外。他冒风波迁省会于南宁,但仍居于宁武。旧桂系始终雄踞广西,虎视邻省,注视京华,相机而行,决不让外来势力在岭西立足。后来新桂系也继承此衣钵,爆发蒋桂战争,就是不让蒋介石嫡系军队染指广西。
  
     陆荣廷的这种观念当然有政治、军事上的考虑,但它与壮族历史是有深刻渊源的。壮人是广西土著,这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生活相对平稳,不像草原民族那样迁徙不定。人们以农为本,"不知商贾,惟务耕种","男妇专事耕种,无别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眷恋故土的文化氛围。当然,中华民族历来有热爱故土的传统,但壮人尤甚。常说落叶归根,壮人压根儿就不愿离其根。壮人是个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很少有大迁移,他们固守故土,从不做入主中原的梦,有些上层统治者也偶尔染指邻省,但多半很快缩回岭西。又因他们是"蛮人",受到歧视。汉语也讲不好,历史上出去做官的,在京城极少能站得住。唐代壮族史学家宁悌原因修国史不讳唐太宗杀兄弟事,被玄宗夺冠,忧死钦江。后来壮人往往以此为鉴,一遇沟坎,辄挂冠而归。武鸣名人刘定逌,乾隆进士,授翰林编修。时和坤弄权,百官下跪,独刘定逌长揖不跪,侧目而视,终得罪和坤,36岁愤而"休致"回乡,宁当山长,誓不与权相为伍。诗人郑献甫中进士后,官刑部主事仅一年,不满权贵,挂冠回乡,教授为业,不复为官。陆荣廷不会不知一旦丢了广西这个地盘,末日指日可待。后来死于上海,仍不忘交待尸骨运回广西武鸣。可见恋土也好,保守也罢,壮人这种偏于消级的乡主观念,其实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意识,其对陆之影响,不言自明。
  
     总之,壮族文化在生活上对陆荣廷的影响,总的是偏于保守的,传统的。正是这一点,相对减弱了他作为军阀的社会破坏性,有其有利的一面,这是应当肯定的。

  三、以兵为本--夹击中的产物
  
  壮族没有穷兵黩武的社会基础,人们要求相对平静的生活。但壮族又是处于四面夹击之中。在其北部,中央封建政权屡以兵威边,历来都以最能征惯战的将领镇守,以保护汉代形成的通往南亚的陆海通道。南边,唐宋以来屡有犯边,如宋熙宁八年(1075年)交趾李常杰八万兵突袭广西,焚邕城,"尽屠其民"。

     1840年以后,法寇侵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陆荣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陆荣廷与壮族传统文化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