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的结盟同汉族“拜把子”的性质有些类似,一旦结为兄弟,便同甘共苦,真诚相助,生死相依。不过,汉族的“拜把子”一般都是几个情投意合的朋友结拜为异姓兄弟,大多带有个人行为的性质;而蒙族同胞的结盟,不仅是个人的行为,每个人还代表着自己的部落、群体,带有集体结为同盟的性质,因此他们极为看重这种行为,仪式亦相当隆重。这次结盟,红军方面有刘晓、李志民和高岗;蒙族同胞方面有蒙族首领的四名代表。
结盟仪式是按蒙族风俗隆重举行的。首先每个人报出自己的生辰,然后按生辰年月排列,年长者为兄,年幼者为弟。当时一位蒙族同胞年纪最大,尊为大哥;李志民年纪最小,排行老七。仪式开始后,由“小弟”李志民用铜脸盆端来一盆清水,送到大哥面前,大哥从长袍里掏出一块银元,轻轻地投入盆中,然后在铜盘中洗手。接着,从老二到老六依次洗手,但不再投入银元。最后轮到“小弟”洗完手,又端着铜盆到大门口,把那块银元捞上来,揣进怀里(银元归“小弟”所有),再把洗手的水泼到院墙上。大家都洗完手,表示身心洁净,永结同心。
仪式完毕,摆上酒宴,尽情痛饮同心酒。这酒宴十分丰盛,牛羊肉自然不可或缺,另有海参、鱼翅之类的海产佳肴,海参等高级海味是从马鸿逵部队中缴获的胜利品。李志民第一次尝到海参、鱼翅的滋味,觉得特别鲜美;喝了几口白酒,脸就通红。而蒙族兄弟酒量之大确实惊人,每人一两斤白酒不在话下,边喝边唱,手舞足蹈,似醉非醉,越唱兴致越高,显露出蒙胞豪放不羁的草原牧马人性格。
这次结盟是红军西方野战军统战工作的成果。只可惜不多日,第81 师即奉命调往甜水堡待命,李志民未能继续与蒙族同胞联系。此后,更是戎马倥偬,转战南北,失去了联系。1948 年9 月,他率部进军绥远、解放包头时,曾任包头市军管会主任,在包头驻扎一个月有余,也曾请人打听过这几位结盟的蒙族同胞的下落,但因事隔十余年,连他们的名字也记不清了,便亦无从查寻。
和平解放李旺堡
1936 年7 月下旬,红81 师奉命将围困安边的任务移交第28 军,而后西进至甘肃、宁夏交界的甜水堡休整待命,准备迎接第二、四方面军会师。甜水堡,顾名思义自然是这地方有甜水喽!事实也是如此。在黄土高原地区,许多地方山沟里流出来的水,看起来清澈晶莹,十分喜人,可是一喝,苦涩之极,还带有一股硝磺味,根本不能入口;勉强喝几口,过一会就拉肚子。所以当地老百姓全靠挖水坑在雨季时积存一点雨水、雪水吃用一年,真是滴水贵如油。李志民熟悉这一带的情况,从爱民的观点出发,要求部队驻扎在这些地区,一定不能与群众争水,要派公差到远处的山沟去找积水坑,舀点甜水回来做饭。现在进驻甜水堡,有了甜水,李志民和部队的情绪特别高涨。
李志民一贯重视开展部队的文化体育活动,以活跃部队的情绪。这次进驻甜水堡,客观条件比较好,而且部队正处在休整待命时机,又恰逢建军九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所以,在李志民提议下,师党委大力支持,各连队经过动员和准备。
8 月1 日,第81 师在甜水堡开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庆祝建军九周年体育运动会。这一天,有各连之间的拔河比赛,有跳高、跳远等田径比赛,有武装赛跑、射击、投弹、刺杀等军事体育比赛;还有红军自己创造的“时事、政治问答和识字算术赛跑”,即运动员先跑完100 米,再解答几道时事、政治题或写几个生字、做几道算术题,最后再跑100 米到达终点,把学习政治、文化与体育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运动员们在竞赛场上,如同在战场上一样奋勇争先,虽然场地不好,一些竞赛规则也不那么严格,但大家表现出来的那种虎虎生气,确是一次部队战斗力的检阅。
8 月份,第81 师在甜水堡边整训边开展群众工作。
8 月31 日,野战军指挥部发出了继续向西发展的命令。9 月上旬,第81 师从甜水堡出发,向宁夏豫旺堡西南的李旺堡进军。
李旺堡位于清水河西岸,当时清水河正是枯水季节,河水很浅,河滩开阔;李旺堡的城墙又比较高,驻守在城内的国民党马鸿宾部第35 师一个骑兵团,居高临下守住这座小城。红军要攻城就必须通过几百米的河滩开阔地,才能涉水接近城垣。所以第81 师的领导干部察看了地形之后,一致认为:李旺堡敌人城坚兵力足,地形有利,而我军处不利地位,且缺少攻坚武器,只宜智取,不宜强攻。
在作战会议上,李志民详细谈了智取的意见。他说:“《孙子兵法》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得上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我认为智取才是上策。因为马鸿宾虽然听命于蒋介石,反动立场顽固,但大多数回族官兵的民族自尊心较强,倾向于抗日,不愿当亡国奴;而且,在我西征军刚进入宁夏时,马鸿宾部曾在环县、曲子镇一带遭到过我红一方面军的打击,见我红军还心有余悸。加之,他们现在困守孤城,孤立无援,惶恐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彭德怀司令员提出的‘一句口号抵10 颗子弹’。只要我们遵照中央关于开展敌军工作的指示,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是可以化敌为友,争取和平解放李旺堡的。”
师党委研究同意李志民的建议。随后,他将第242 团政治委员谭冠三、总支书记王学礼,第243 团政治委员罗元炘、总支书记李汉生和师宣传科长胡保顺、破坏科长(即敌工科长)袁林召集到一起,传达了师党委智取李旺堡的决定,要求两个团的领导回去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对敌政治攻势。
李志民一向相信群众路线,执行群众路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他的口头禅。从红军初创时期他当中队党代表时开始,打仗前只要有时间都要召开群众性的“诸葛亮会议”,把战斗任务、困难等等问题摆在群众面前,发动大家讨论,动脑筋,提出办法,然后集恩广益,提炼出几种切实可行的克服困难的办法。战场上,他提倡开展群众性的战场鼓动工作,在准许讲话的条件下,他提出口号,也号召基层干部、骨干提出鼓动口号,人人开口,三言两语,互相鼓动,从而激励斗志,鼓励士气;在不准许讲话的情况下,也尽可能用耳语、传话或写纸条子进行鼓动,要求不打“哑吧仗”。战后总结庆功,也是强调走群众路线,评功摆好亦谈不足,通过总结胜利的成功的经验和失利的教训,提高认识,达到打一仗进一步的目的。所以,这次对李旺堡开展政治攻势,他再一次特别强调干部要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保证完成任务。
群众发动起来,办法就多了。一时间全师上下齐动手,有的做纸话筒、雕弓箭;有的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