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ang >> 姜尚 >> 正文

 

魂归故里姜子牙2

指的就是东夷之土。明、清两代《新蔡县志》记载:“新蔡古为东方夷族之域”,已与“东海上”正好吻合。也就是说姜尚的出生地点,在新蔡只有姜寨,且汉代已立碑标明(此碑1958年在涎河出土,文革后不知去向)。谢姓人之所以对姜太公等列祖列宗念念不忘,与谢姓人尊亲敬祖的传统和历史上谢姓人倍受尊崇分不开的。谢氏源出三脉,一曰黄帝之后,一曰炎帝之裔,一曰直勒氏改姓,其中以炎帝之裔为主流。两汉之后,炎帝后裔之谢显名于世,至魏晋、南北朝时,达到了“祖孙三尚书、叔侄六将军”、“淝水震北寇,宣城惊南文”的鼎盛局面。“传至唐之太宗,奏天下谱,退新门进旧望,左膏梁右寒微,一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九十一家,而谢氏首称焉。”(见《苏公老泉赠谢氏谱序》)。唐以后,虽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仍英才辈出,冠盖绳绳不绝,仅《二十五史》立传者,就达130多人。而依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及2004年河南周口市召开的全国姓氏研讨会资料,如今谢姓总人口已达近千万,位列全国百家大姓第二十四位。
 而谢石华依据江西一支《谢氏宗谱》,同时参考民国《谢氏家谱》载先祖谢光前赴宁迁居而得出自己所属的这支阜(阳)临(泉)谢姓人,与祖籍阳夏(太康)的姜子牙第49代孙(申伯公第38代孙)、东晋宰相谢安,是同籍同宗。谱云:“余家世居孙郡阳夏,宋季遭寇乱,流寓陕西华阴之妥庭里。洪武初,宦游江西,复籍赣州。嘉靖年间,始迁祖光前公由同知晋山东济宁按察司副使,道经颍州,不幸病殁。后昆客居,森如竹立。越二百余年,俨然江北望族矣。乾隆年间《谢氏宗谱》所载资料,也载入1994年《临泉县志》一书。至今这支谢姓人已传十有八代,聚居在以临泉、阜南交界地区为中心的豫皖边诸县,总数约三万人,其中临泉约两万人。而谢石华先生是这支谢姓人的第16代,也是炎帝的第193代,伯夷的第166代,姜太公的第131代(申伯公的第120代)。确切地说,姜子牙已传至第133代,因为谢石华家族已有孙子辈,谢石华是“实”字辈,现在已传至“先”辈。民国年间《谢氏家谱》排48个字辈,因此次未带家谱,谢石华仅念出:字存敦本,行夷式法,上实(石)继先,循善传家。。。。。16个字辈。
 姜尚故里及姜子牙公园
姜寨镇书记兼镇长李世仲对于开发姜尚故里充满了豪情,已开始着手实施。未来5年,将以打造姜子牙名人效应,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他说,姜寨镇的钓鱼台遗址保存完好,下一步计划从台湾引进资金(台商已洽谈投资开发),将动员在遗址处居住的居民搬迁,把钓鱼台重建起来,并建设姜子牙故居,地已划好,有近百亩。在姜子牙故居处塑一座规模宏观的姜子牙祠堂,在其周围还将建高标准的高等学府及武术学校。
与此同时,姜寨镇种植的芝麻产量高,品质好,出油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临泉县著名的土特产,现已远销日本、韩国;姜寨镇另一特产羊肉,无论是炒还是炖,吃起来没有膻味,不必加什么去膻味的作料,主要源于当地水质好。为此,上海人专门到姜寨来买羊肉,买过羊肉,还专门带着一塑料桶水回去。上海人说,姜寨的羊肉买回去,做的味道没有姜寨人做的味美肉鲜香辣可口。
我很奇怪,为什么上海人大老远跑到临泉姜寨来买羊肉呢?后来方知,十几年前姜寨镇还很贫穷,有一小部分农民种植大烟,上海那边的烟土走私贩子前来姜寨收购。如今,姜寨经济快速发展,加之政府加大了打击贩烟种烟力度,种植大烟的人也已改邪归正。然而,曾经在姜寨吃过羊肉的上海人却念念不忘了姜寨镇这道美味了。
李世仲说,他们准备将芝麻取名姜尚芝麻,发展优势产业,将芝麻做大做强。而姜寨羊肉则称姜尚羊肉,借助于姜尚故里品牌,突出姜寨镇羊肉的色香味特点,打造成当地一道名菜。
随后,姜寨镇副镇长王保中带我来到故里街南头村,他指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说,镇政府已将这片土地划归姜子牙故居,大约占地120亩,还将在涎河上建设一座涎河大,并加修20米宽、9。5公里长的环集路,并将倒坐观音庙扩进姜子牙故居内。整个工程预算2000万无人民币,力争在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让广大游客前来参观姜尚故居。
2005年12月25日,我再一次来到临泉县寻踪了解姜子牙的故事。忙于筹备姜子牙研究会的县政协主席李玉玺百忙中,仍陪同我前往规划的姜子牙公园参观介绍,实地查看了流鞍河沿线地形、地貌、水系、道路及老丘堆风景。
规划中的姜子牙公园位于临泉县老丘堆处,也是临泉古城址之地。老丘堆、古城址、白果树并称为临泉的三大古迹。老丘堆在县城西二时流鞍河南岸,东西长50余米,南北宽20余米,高出地面10余米,老丘堆又叫沈子墓,相传是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受封于沈,死后埋葬于此。但更多的考古学家认为,所谓沈子墓,其实就是古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因为这里出土了石斧、石锛、石刀、骨针、骨鱼钩以及大量的陶瓷等文物,遍地是陶制器皿碎片和残断的生产工具,属于新石器时期到商周时代的遗址。1981年被列为省文保单位。
沈子国遗址在县城西一里处,属于今天的城关镇,这里北依泉河,南临流鞍河,地势高亢,瓦砾遍地,地下文物埋葬丰富,其规模宏伟,轮廓清晰,确有一派古城堡之气象。史书记载:公元前1063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被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于沈地,在此建立了沈子国。其后,聃季载的子孙们世袭其祖,在沈地生存繁衍,直至公元前506年为蔡国所灭。
白果树又名银杏树,属古老稀有树种。位于规划中的姜子牙公园北部,这株雌性银杏树,胸围645厘米,高29米,树冠覆盖面积920平方米。整棵树九棱十八丫,七十二枝杈,挺拔苍劲,枝叶繁茂,银果累累。每逢仲夏,繁叶哗哗,涛声悦耳。盘根错节的根部,突于地面,游人纷至沓来,已被踩得光滑坚硬,根纹呈各种自然造型,或如雄狮,或如巨龙,或如猛虎,或如奔马,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更奇者,有一突出地面的根木上,留有一清晰的马蹄印,而相邻的根木上有一人的脚印。传说是农民起义军首领李闯王攻打北京时,路过此处,倚树休息所致。也说是李自成率兵攻打北京路过此树下时,一义兵病危,随军大夫就地取药,拾了十几个银杏熬汤喂与患病义兵。李自成派人查找银杏主人未果,抽出宝刀,在树身上刻下“闯王”二字,以示歉意。至今,树身上的两个字,树根上李自成的脚印及其坐骑的蹄印,仍隐约可见。
据考证,古城子上的银杏树恐非周代遗物,为唐末之后人工栽培,系沈氏后裔为纪念祖先所为(古人寻根问祖常立树为标),树龄1400多年。堆土高台,独此大树,观赏者络绎不绝,朝拜者虔敬传扬。1931年8月15日凌晨,银杏古树干内起火,浓烟中火苗上窜,村人百姓皆奋力扑救,仍无济于事,火烧三日乃自行熄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姜尚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魂归故里姜子牙2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