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魂归故里姜子牙2
|
不过来。树根下用水泥垒了一圈约30厘米高的池,在水泥池子上还有零星两根钢铁,我猜测应该是铁栅栏类,防止村民在树干处点火烧纸。当时树下还有一位五六十岁的男子在烧纸,一边烧一边哭诉,全然不顾我们的拍照。前去的王保仲副镇长说,如果逢初一、十五在树下烧纸的更多。垒的一圈水泥就是防止村民把树烧着了,不过他承认水泥圈的太近了,丝毫不能替古槐挡住村民的“侵犯”。 一位姓孙的村民说,这棵槐树曾经被火烧过一次,烧了好长时间自己熄灭了。他回忆大约是1983年左右,当时消防队官兵也赶来了,但来到后已经灭了。他还说,大家都往树身上浇水,但一直浇不灭,后来就看到从树洞中钻出一条扁担粗的大红花蛇,头伸出来看了一下,见外面都是人它又缩回去,从另一个树洞中绕了一圈,大家看到这条大蛇有两三米长,没人敢动它,而树洞中都是火苗,说也奇怪,这条蛇从树洞中穿梭一会,树洞中的火就自己灭了。 世代在古槐街居住、今年76岁的梁振之也证实了这位村民所说的话。他说,当时这棵树大约有15米高。当地人形容这棵槐树高都是说:“过了韩老家就看见这棵槐树了”。他所说的韩老家是个镇名,离此有八九里地,意思是在韩老家就能看到古槐树了。 今年66岁的王中林也说,当时失火是香灰没灭,慢慢就把树燃着了。钻出来的大蛇他一生都没见过有这么大的。不过,他说,那次烧树并不是毁坏最严重的,毁坏最厉害的是1999年,阴历三月二十八逢会,中午一点多钟时,从东面过来一辆大卡车,因上面货物堆得高,经过这大槐树下,只听得咔嚓一声巨响,当时他正在家里睡午觉,闻听吓了一跳,跑出来一看,是大卡车把古槐树枝干撞断了。王中林老人指着上面这半截秃的树干说,就是伸向马路的这截。说完,他还指指西侧的一棵古槐树说,那一棵树干也是被卡车撞断的。 西侧的一棵古槐离东侧约有七八十米距离,树身相应比东侧的一棵高四五米。基本上与东侧的槐树没有什么区别,这棵树中间同样也有一个大窟窿,如果说区别最大的就是东侧的树枝上面全部挂满了红布条,而西侧的则稀稀疏疏。大家认为东侧出了条神龙(大蛇),给东侧槐树磕头更灵些。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因为西侧的树干太少,树身又矮,挂的红布条不仅挂不高还没有枝子可挂。 对于村民烧香求神祈求保佑幸福,王亮说,多少年来,到姜寨古槐树祈祷的村民,都带一只水罐,抓一把香灰,装满一罐涎河水回家,说是圣药。全家一年中无论是谁得了什么病,舀一勺喝下,便认为祛除了。在今天看来我们认为是愚昧,但对那些贫穷的弱势群体几千年来信奉了这套封建迷信思想的人来说,想一下子彻底改变他们显然是不行的。 对于双槐挂满了红布条及树身下堆满烟灰的现状,前去的县文联副主席韩光很是担忧,因为他知道村民烧香磕头时全然不顾树木的感受,村民不把树当树木来看,而是将其当作神来看。韩光忧心仲仲地说,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这样下去双槐树迟早被烟熏火燎而枯萎。他建议,最好用铁栅栏隔断10米的距离,如果村民烧香放炮对其也不会造成伤害了。韩光说的挺在理,但我认为还没有说全,因为若想真正阻止对古槐的破坏,还要将六七米宽的古槐街改造一下。古槐街向西是一条通往河南的主干道,这段路大货车经常来来往往,一经过都是轰轰作响,地动山摇,再健壮的古槐也无法生长。其实我了解到另外一条街一样也是通同一方向的,能不能在这两条街上想一下呢?当然,我们的设想现在充其量只能是纸上谈兵。 王保仲岔开话题说,前几年省市专家到这来考察姜子牙双槐,后来判断说是明朝所载,有380多年树龄。当时这个结论姜寨镇村民没有相信的,他们都说最少也有八九百年了。从王镇长说话的口气来猜,他似乎对这个结论也不大相信。不过,我没有问。但我知道作为姜寨人总是希望姜子牙的东西更古老些,因为在他们心中姜子牙是姜寨人已生了根。倘若在姜寨镇你说姜子牙不是姜寨人,他们还会跟你急的。 无论怎样说,姜子牙双槐毕竟只是传说,但美丽的传说中往往深藏着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听姜寨人讲古槐传说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古槐久远的过去。那个时候,70多岁的姜子牙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却无法大展鸿图,苦读一生研穷的兵法难道就这样带进棺材吗?面对两间破旧的茅屋,流下了泪水。难离故土难离家园,但以天下为己任的姜子牙是不会甘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老而图强,于是毅然走向西岐,以待圣人。 就是在他离家的时候,亲手栽下了这两棵槐树。他想像自己有朝一日还会回来——人总要叶落归根,魂归故土呀!遗憾的是,忙于军国大事的姜子牙,终身未再回到故里,只留下了美丽的传说和历史古迹,让后人凭吊缅怀,光照千秋。 (未完待续) ——姜寨探寻姜太公系列之五 兵家权谋的始祖《六韬》 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役却只有输赢之别。 如何打赢战役,姜子牙的最大法宝是“知己知彼与谋略”。 姜子牙在政治战略思想方面主张“同天下”、“天下同利”,反复强调“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重民”、“利民”,认为天下是属于民众的,因此取天下必须得到民众的拥护,强调“国之大务”在于“爱民”,其实质是轻徭薄赋,要求君主清静寡欲,不与民争利。 在军事方面,姜子牙主张“伐乱禁暴”,“上战无与战”,强调“知彼知己”,“密察敌人之机”,“形人而我无形”,“先见弱于敌”。要求战争指导者“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它认为作战中最重要的是奇正变化,“不能分移,不可语奇”。对于攻城,它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围困打援,迫敌投降。它重视地形、天候对战术的影响。总结了步、车、骑兵种各自的战法及诸兵种的协同战术。它重视部队的编制和装备,详细记述了古代指挥机关的人员组成和各自的职责,提出了因士兵之所长分别进行编队的原则。它认为“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详细记述了古代武器装备的形制和战斗性能。重视军中秘密通讯,记述了古代军中秘密通信的方式方法。它还重视将帅修养和选拔,认为“社稷安危,一在将军”要求将帅不仅要谙熟战略战术、知进退攻守、出奇制胜的谋略,而且要懂得治乱兴衰之道,要能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并提出了考察将帅的八条方法,即所谓“八徵”。 相传为姜子牙所著的《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司马迁誉为是兵家权谋的始祖。 司马迁《 史记 •;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六韬》又称《 太公六韬 》、《 太公兵法 》,旧题周朝的姜尚著。书名最早见《庄子.徐无鬼》,后亦见《后汉书》和《三国志》注文所引,《隋书.经籍志》始著录。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姜尚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魂归故里姜子牙2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魂归故里姜子牙 1 |
下一篇文章: 泱泱大齐之姜尚创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