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生于1910年,是蒋介石的长子,年轻时赴苏联留学工作达12年之久,曾为苏共党员,并和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邓小平一度成为同窗。1937年回国后,曾在赣南、上海等地工作;1949年赴台湾之后,曾历任“总统府资料室主任”、“国防部政治部主任”、“国防部长”等职,因此长期被反对人士视作其父蒋介石在党政军与特务机构的代理人,还曾在1970年访美途中遭台湾留学生刺杀。
1972年,蒋经国接任“行政院长”,全盘掌握岛内政经权力,并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果断推行“十项重大建设”,为台湾重要交通设施如国际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及石化炼油、炼钢与造船等重工业奠下基础。
1975年,蒋经国在其父逝世后接任国民党主席,并在1978年被“国民大会”选举为“总统”,连任一次之后在1988年逝世于任内。
在被泛称为“蒋经国时代”的1972年到1988年间,台湾人均所得从486美元攀升到5917美元。经济增速达到高峰的同时,也基本维持了均富;台湾产业结构则大幅转型,并在70年代中期,即确立以电子科技产业作为日后发展主轴的方针,对台湾影响深远至今。
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蒋经国不仅反对政府内要求将之取缔、压制或逮捕的意见,还留下“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的话语。
一个月后,蒋经国借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格雷厄姆女士的机会,透露台湾当局正在准备解除长达38年的戒严、开放组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