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a >> 贾平凹 >> 正文

 

贾平凹:徘徊在虚实之间

底喜欢什么,恨恶什么,他们就连再现生活的外貌都已力不从心,更不用说发现生活内部的秘密了。这是文学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不单关涉作家本身的才能,主要的还与作家把自己的心灵置于何处有关。读《高老庄》,感触很深的一点,那就是贾平凹对他所熟悉的生活,所熟悉的人和事,是置身其中的。看得出,贾平凹有文化,有学问,但他的写作依靠的不是这些,他依靠的是那颗敏感的心灵。所以,贾平凹经常会在旁人习焉不察的细节中,读出许多生活的趣味与悲凉。《高老庄》里子路式的回乡之行,许多人都亲身经历过,就连我自己,也是从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来到城市工作,至少每年有一次回乡之行,家乡的变化的确日新月异,但乡村那种由来已久的社区文明在这个生存正变得越来越艰辛的时代可谓每况愈下,让人心惊肉跳的变异的现代化进程,使穷怕了的乡村也对它充满幻想,金钱与利益深入到了乡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所带来的结果是最后一片纯朴之心的全面沦丧。整个国家都在经济大潮中沸腾了,乡村不再是什么宁静的角落,它同样经受着欲望与罪恶的磨碾,而因长期闭抑所造成的无知和蒙昧却没有丝毫的改观,没有。它直接带来了现代人精神上的萎缩,使其遭受着物质主义、荒诞现实、虚无精神的奴役而不自知,也无力自拔。这是一个巨大的现实的泥淖,只有置身其中且有切肤之痛的人才会意识到它的危险性。我想起《高老庄》里,贾平凹大量用到了古代的碑文,里面记述了高老庄的先人是尚武、尊神、知礼、高大而孔武有力的,可是到了现在的高老庄人,却清一色是卑琐、短视、矮小的,即便是高子路成了省城的教授,一回到高老庄,他的矮小就显露出来了。高老庄人正在割断自己与先人的传统之间的联系,先人血液里所流传下来的优秀品质正在丧失,这可以从高老庄人把象征先人历史的碑石弃之于茅厕、野地、猪圈旁中见出。高老庄里生活着的都是些矮人,这一笔,对现代人的讽喻是意味深长的。
  高老庄成了当下矛盾、混乱的中国社会的缩影。现代化粗暴的卷入,给我们带来了较为宽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助长了中国民众由来已久的陋习。尤其是急功近利的思想,使我们固有的文明像得了败血症一样,奄奄一息。人日益退化为丧失优雅、教养、尊严、耻辱的活物。这里的缘由,贾平凹没有简单地归结为是现代化的后遗症,或者是民族底气的不堪一击,看得出,他也是非常矛盾的。贾平凹欣赏西夏身上那种受现代教育后的明达、聪慧、隐忍、有教养及富于同情心,也苦苦地追索着传统中最为辉煌大度的汉唐气象,以期找到更为完美的结合点,他让西夏融入高老庄并被当地不同时期的碑文所吸引,也许就是一个明证。这样一个涉及人的内部变革和冲突的命题,定规是困扰着贾平凹的写作与日常生活的,至少它在《高老庄》中是无处不洋溢出来,所以我们读《高老庄》的时候,会有一种拂之不去的忧伤和惆怅,越到后面,这样的感觉就越深。我喜欢触摸作品深处这种精神气息,因为沿着这条线索,很容易就能与作者的灵魂相通。《高老庄》依然是贯注着贾平凹的灵魂力度的作品,和《废都》一样,只是它较之《废都》更为内敛而已。而我担心的恰恰是,读者很可能一下子就被贾平凹细致有趣生机盎然的讲述所吸引,从而流连于故事的表面,忘却故事背后作者的精神跋涉。确实,贾平凹的讲述魅力是无穷的,他本也可以像另外一些作家那样,用纯粹的故事美学逍遥于历史的风情之中,但他却自觉接受了灵魂内部的某种自我折磨,似乎在苦待自己。他那么尽力地去描绘中国现实中他所熟悉和关注的部分,我想原因无他,恰好表明贾平凹是一个时刻都背负着精神重担的作家。他的写作,仿佛就是为了如何卸下这一重担。这一点,成功地把贾平凹与那些轻松的作家区别了开来。而写作的重担,最重要的是来源于作家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自我觉悟。我想起鲁迅,他的悲愤,他的力量,他的批判的展开,都是源于他对自身为奴的境遇有深刻的自知。不理解鲁迅所处的环境和他对精神黑暗的洞察,也就永远无法理解鲁迅为何会那么沉重和激愤。比起那些直接从西方现代派作家那里复制痛苦、焦虑、恐惧、绝望等精神经验的写作者来说,我更欣赏与细节中的中国人和中国生活相结盟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活在真实中。
  《高老庄》大量描绘了中国的生活及其细节。子路作为一个回乡者,带着外面世界的观念和烙印,可一回到生他养他的高老庄,他就不再是一个有独立的现代意识的人,他几乎完全凭过去的生存惯性活着,或许,正是这种惯性,不知不觉在耗尽子路内心残存的梦想。他的内心一团混乱,高老庄的血液使他在菊娃、石头、娘、西夏之间无所适从,爱,欲望,责任,恋旧,自尊,懦弱……都在那个生存惯性的支配下混杂在一起了,成了子路心中郁闷而难以排遣的结。到最后,他只有一个混乱的想法,逃离高老庄,回到城里去,至于他回到城里以后,将面临什么样的生活,贾平凹没有写,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他必定是进入一种新的混乱。并非子路真的和西夏有什么无法化解的矛盾,而选择离开高老庄和西夏,他实在是被他内心的混乱俘虏了,或者说,生活就这样一点一点地侵蚀一个人的内心,最终把人推向茫然失措的旋涡之中。《高老庄》的结尾不是绝望的,而是忧伤的,就是因为里面贯注着生活内部所固有的矛盾和不安。子路与西夏原本设想的在高老庄生一个孩子的梦想也终止在这种矛盾和不安中了。对子路来说,生活是这样让人提不起劲,而他又缺乏抗争的力量,没落的高老庄已不能再给他提供任何精神上的支援,最后,他连对自己一直在做着的考察地方方言的研究也失去了兴趣,“掏出那个笔记本撕了”,并在爹的墓前说:“爹,我恐怕再也不回来了!”西夏留了下来,这的确是一个伤感的结尾,但并不让人绝望,我把它理解为贾平凹没有放弃对希望的寻求。西夏已经非常清楚,现有的高老庄的精神境况,是浸透了世纪末的焦躁情绪的,欲望和利益深入人心,到处都洋溢着悲哀和破败的气息,真正的希望不可能从中生长出来,但在西夏的心中,却残存着一些弥足珍贵的瞬间:碑文中的高老庄人,天空中的那个圆盘,石头的怪,白云湫的神秘,蔡老黑的敢恨敢爱……西夏的努力,也许就是为了缝合这些散乱的瞬间,为了让希望能够从生活的隙缝中透出来,她选择了暂时留在高老庄,或许她所能做的也极为有限,但比起子路茫然失措的混乱,西夏的内心已经开始清醒,她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她正在摆脱生存的惯性,走向新的生活。最初,西夏来高老庄的时候,只是被动地卷入一种陌生的生活,及至后来,它已学会用超越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她在完全融入了这些生活之后作出了属于她自己的选择,而她在村民围攻苏红的时候,毅然地站了出来,更是显示出了她内心的决绝。
  生活还在继续。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贾平凹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贾平凹:徘徊在虚实之间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