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a >> 贾平凹 >> 正文

 

从“清风街”到“兴隆街”——贾平凹小说新变解读

传统的以故事和情节刻人物,同时又以人物来带动情节发展的方式。小说整个故事是以“刘高兴”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主角,叙述视角因此而移入作品内部,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故事更加生活化、细节化。极为简单的故事情节,两三个简单的人物,构成平实流畅的文风。  
  《高兴》在语言与结构上一反《秦腔》的繁复,显得简洁而灵动。活泼有趣的、直白口语化的叙述,读来活灵活现,生机盎然。这是《高兴》的不同凡响之处。巴赫金说,“词生活在自身之外,生活在对事物的真实指向中。”假如“词”从“事物”这一指向里抽象出来,“词”就成了风化的干尸,变成一堆尘土。贾平凹拥有民间生活无比丰厚的气韵和情趣,就是“词”之外的“事物”。他对商州、西安地域文化特色有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感受与体悟。《高兴》对西安方言土语的纯熟运用,嬉笑怒骂、大雅大俗、通俗直白,不让人觉得低俗,反而内心的感伤更加难以抚平。《高兴》中出现了西安许多真实的街道名、单位名,只有在这种情景中,才能显出方言的自然与和谐。方言与环境的相得益彰,增强了小说的地方风味和真实感,更逼近原态生活场景,恍惚间使人不经意就走进那个真实的世界。  
  《高兴》比《秦腔》好读得多,之所以很好读,这与《秦腔》摈弃了以人物、情节和故事为主要因素的传统结构大不相同,贾平凹将传统的白描手法在《高兴》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其简单素朴的描写中寄寓着真挚沉痛的情愫,弥漫在字里行间那淡淡的忧伤和迷茫,幽默、机智、风趣。贾平凹把处在城市边缘小人物内心的雄健和强悍传达了出来,又把复杂丰富的现实生活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和盘端出。城市在贾平凹的笔下展现出被繁荣遮盖的一面。《高兴》着眼于揭示从农村废墟里走出来的人们,猝不及防跌入更为可悲的迷惘、焦灼、困顿当中。这种洞明与体察,内省与宽阔,奠定了《高兴》欣悦而又沉重、无奈而又悲伤的审美特质,给人一种全新的“陌生化”的审美体验。  

  三  
  从《秦腔》到《高兴》,在贾平凹的笔下,清风街、兴隆街不再是一条寻常的街道,而成了贾平凹安妥破碎灵魂的审美实体,成为故事的发生地。清风街、兴隆街有着与人不可分割的体温与心率、血脉与灵魂。贾平凹抱着悲悯之心,与他笔下的人物灵犀相通,荣辱与共。在《秦腔》里,一幕幕纷繁芜杂的生活场景,一幅幅鲜活摇曳的人物镜像,农民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生动地在清风街上演。《高兴》讲的是西安城墙下兴隆街上刘高兴难以抗拒的宿命人生,顽强、艰辛、豁达而又苍凉地活着的情形。《秦腔》和《高兴》是贾平凹在清风街、兴隆街上演的“两台大戏”,拉开大幕,贾平凹用两种板式来唱“大秦之腔”,《秦腔》是“慢板”, 属于苦音腔,撕不断、扯不尽的是幽怨沉缓,暗藏着一种无尽的悲凉,腔速徐缓;《高兴》是“散板”,属于花音腔,简捷明快、激越有力,行云流水般痛快、酣畅。“清风街”、“兴隆街”成了陕西乃至中国农村、城市的缩影和象征。  
  从“清风街”到“兴隆街”,贾平凹的小说一直在不断变化,不变的是他用文字拷问、审视现实的责任和良知,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生命的尊严的叩问和审视。《秦腔》写了土地上的农民,《高兴》则写了离开土地的农民。贾平凹一步一步地竭力进入生活的深层,由一种叙事意识发展成一种精神救赎意识。超越生活关怀和生存关注,走向精神和灵魂关怀。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贾平凹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从“清风街”到“兴隆街”——贾平凹小说新变解读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