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 >> 季振同 >> 正文

 

红五军团总指挥季振同被杀冤案揭秘

冯玉祥的贴身卫队团团长,后又提升为装备精良的手枪旅旅长,冯还将自己的侄女刘玉芝许配给季为妻。季在手枪旅任职期间,治军有方,用人公道,不问亲疏,只重有才无才,致使许多军中精英都愿加入他的麾下。当时,宋哲元部的黄中岳,才干出众,因不堪宋的冷遇,曾拉走一个团的队伍。季闻知后,即把黄请来,结拜“金兰”,亲同手足,并提请委任黄为手枪旅第1团团长。
黄中岳是河南信阳人,其性格豪爽,说话痛快,但不多言,投笔从戎后很快成为军中凤毛麟角的人物,备受冯玉祥器重,被派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济南惨案”后,黄中岳深恶日军在华暴行,悲愤异常,在日参加中国学生组织的====。不久,毅然辍学回国。回国后,国内形势日非,蒋、汪相继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黄中岳拒绝了南京政府的挽留,辗转回到冯玉祥的西北军供职,与季振同结为兄弟,同心经营手枪旅。
季振同的手枪旅,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是得很宠的“骄子”、“王牌”。该旅实力厚雄,待遇甚高,每个兵士都配置有三大件:手枪、冲锋枪、马刀,还有五颗手榴弹。打起仗来,兵士十分勇敢,经常赤膊上阵,是出名的“敢死队”,深受冯玉祥青睐。因而,除了总司令冯玉祥外,手枪旅是目中无人的,可谓是西北军中的骄兵悍将。
此刻,他们是否会想起昔曰的辉煌?心头是否充塞着一个大大的悔字?……

 

 


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赵博生、季振同

赵博生是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897年出生于河北沧县东慈庄(今属黄骅市)。
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参谋长时,被调至江西“剿共”战争前线。“九一八”事变后,他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同时,与在第26路军中的中共特别支部取得联系,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赵博生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2月14日,在蒋介石准备清除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的危急时刻,赵博生和季振同、董振堂等率所部1.7万多名官兵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先后任红5军团14军、13军军长,军团参谋长、副总指挥,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和南雄水口、建(宁)黎(川)泰(宁)等战役战斗。他屡建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一级红旗勋章。
1933年初,国民党军集中4个师的兵力分两路向江西资溪、金溪、南城苏区进犯,赵博生指挥部队连续打退数倍于己之敌的疯狂进攻,出色地完成了钳制任务。1月8日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赵博生在与敌人相距只有百余米的地方指挥,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随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将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并在瑞金叶坪广场上建立“博生堡”,以志纪念。

1931年12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兵变,投奔红军,史称宁都起义。在发动这次起义的将领中,时任二十六路军74旅旅长的季振同功不可没。
  季振同,原名季振佟,1901年3月出生于沧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任营长、团长。响应国民革命,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手枪旅长、二十六路军十四师师长、74旅旅长。1931年1月,二十六路军被调往江西“剿共”。因不满蒋介石的反共政策,曾暗中设法寻找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曾公开倡仪致电蒋介石,要求北上抗日,遭到严厉训斥。10月,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积极做季振同、董振堂的工作,投奔红军已成为他们之间的公开话题。季振同作为起义总指挥,经过缜密准备,于12月14日与赵博生、董振堂等发动了著名的宁都起义,改编为中国红军第五军团,任总指挥。
  1932年1月,经朱德周恩来介绍,季振同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红五军团投入到反“围剿”作战中,成为中央红军的一把尖刀。同年3月,当红军第一、第三军团攻打江西省赣州受阻后,第5军团奉命增援,指挥所部迅速赶赴赣州,同红3军团一道组织了第四次爆破和第五次攻城战斗,并使之顺利撤出。4月,红五军团与红一军团组成东路军,参加东征福建漳州战役。7月率部在水口大败广东军阀陈济棠部,受到中央军委嘉奖。1934年8月,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被误定为反革命分子,入狱监禁。10月,错杀于江西省瑞金县叶坪镇,时年33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

 

 


宁都会议倒毛,季振同、黄中岳被杀
1932年赣州战役失利后,中革军委决定部队重新混编为1、3、5三个军团,5军团被分为三部分插到三个军团:黄中岳的15军到1军团,赵博生的14军到3军团,只有董振堂的13军留在5军团。这使得季振同、黄中岳等人“共产党终究信不过咱”的想法,加之在混编过程中,季振同对一些人事提出自己的要求,非但没有一项得到同意,反而遭到某些领导人的揶揄,季振同深感怨怒。而原26路军的官兵得知混编的消息后,极度震惊和不满,有些人情绪激烈,不分场合大呼小叫。

就在此时,1932年4月初,冯玉祥派胡景陶到瑞金策反季振同,季没有答应,次日送走胡后,就把冯玉祥的信转交给5军团政委萧劲光。几天后季振同向萧劲光提出离开苏区,到苏联学习考察的请求,未待中央批准。4月12日,国家政治保卫局接到季、黄密谋反叛的密报,告密者是原26路军潜伏党员王超。4月19日,漳州战役前一天,1军团侦察排在漳州荷花庄抓获一疑犯,从他身上搜出张贞签发的秘密通报,经审讯,此人名叫刘佐华,据称是冯玉祥派来和季振同再次接洽的代表。下午,经1军团保卫局严讯,刘供认季、黄的“叛乱计划”“同谋名单”。中央接报后决定秘密逮捕季、黄等人,先批准季振同离开苏区去厦门,在半路上实施逮捕。

季振同、黄中岳、张少宜、萧世俊、高达夫、朱冠甫、李锦亭、曹振毓等人被捕后在1932年8月3日接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审判。法庭成员是:何叔衡、梁柏台、刘伯承、陈寿昌、刘振山,原告代理人:李克农。审判结果:对季、黄等9人执行处决。按照当时的程序,最高法庭的判决须经中央政府批准,经过毛泽东、项英的努力,8月10日,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决议:因宁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季振同,董振堂,黄中岳,赵博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红五军团总指挥季振同被杀冤案揭秘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