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颇有一批名士,饮酒和做诗做人一样,别具一格,酒品如人,酒风如文,以至于千年之后,轶事佳话随同诗文一起留芳。贺知章便是这群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白发老者,他是唐朝最负盛名的会稽诗人,也是著名的酒仙,其创作的吟酒诗,体现了他别样的诗酒人生。
一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一字维摩,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即以文才闻名乡里,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为“吴中四士”。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等。后转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知章性放旷,晚尤纵诞,自号“四明狂客”。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更善草隶,人共传宝。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溪一曲,御制诗以赠行,太子百官饯送。卒年86岁,肃宗赠礼部尚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贺知章虽存诗不多,但他在盛唐诗坛的影响巨大。《旧唐书·贺知章传》载:“神龙中(705—707),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载酒园诗话又编》中也说道:“若虚与贺季真同时齐名,遽分初盛,编者殊草草。吾读诗至贺秘书,真若云开山出,境界一新,毋宁置张于初,列贺于盛耳。”也就是说,贺知章诗已有盛唐气象,体现着一种“雍容省闼,高逸豁达”的风格。
这一风格贯穿于他的几乎全部诗歌中。如在他重返故里后写的《回乡偶书二首(选一)》里就有很好的体现: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该诗系作者晚年归隐镜湖时所作,通篇全仗天籁之工,一气呵成,丝毫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古唐诗合解》评之曰:“此作一气浑成,不假雕琢,兴之偶至,举笔疾书者。”开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点明“人事半消磨”的原因是“离别家乡岁月多”,此为因时间产生的“变”。但也有“不变”,即空间不变——“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变”,人事凋零、故友谢世,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感伤不已;“不变”,镜湖春波,不改旧时。而这种空间的“不变”反转来又增添了诗人的伤感,空间常在而人事却在时间中消磨,所谓“物是人非”,时空对抗逼发出诗人回乡后的无限伤情。
二
贺知章性嗜酒,与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和称“饮中八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里名列首位,开首即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两句诗选取两个动作,突出其“清狂”醉态,旷达纵逸,自得自足,独往独存,诙谐欢快,如神仙般潇洒不羁。《旧唐书·贺知章传》:“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者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先……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从中足可看出其巨大的人格魅力。“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邀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同上,《新唐书》亦有相同记载)这些记载证明杜诗概括其醉态特色是有充分根据的。杜甫对贺知章的“清狂”是很赞许的,后来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称他“昔年有狂客。”在《遣兴五首》中又说:“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山阴一茅宇,江海日清凉。”都可与此处互证。“骑马似乘船”,是写其醉后乘马摇晃中见轻快的感受。杜甫《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怯出,必愈佳期,走笔戏简》中说“身过花间-湿好,醉于马上往来轻”,就是对“骑马似乘船”的亲身体会。至于“眼花落井水底眠”,亦有先例。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个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杜臆》卷一)。另外,《抱朴子·释滞》载:“予从祖(即晋人葛玄)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盛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气胎息故耳。”又《神仙传·葛玄》:“葛玄,字孝先。……饮酒一斛,便入深泉涧中卧,酒解乃出,身不濡湿。”(《太平广记》卷七十一引)杜甫活用这两个典故,一方面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姿、醉态,弥漫着诙谐、戏谑、欢快的气氛,维妙维肖地刻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