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朔墓也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瞻拜者络绎不绝。
东方朔后裔
据东方合墓志铭记载,东方合的曾祖即东方朔的第二十五代传人是东方膺,北魏永平中(508—511)任青州长史,墓志铭说他“弼政三齐则羽仪人物,佐清千里则令范当时”。东方合的祖父是东方老,墓志记载:“祖老,齐特进,又迁济、益、南兖三州刺史”。这里说东方老在北齐位特进大夫(荣誉衔),后来又先后当上了济州、益州、南兖州刺史。 这在正史中可找到佐证,《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高允》 附载:“东方老,安德鬲人(即现在陵县人)……文宣受禅,封阳平县伯,位南兖州刺史”。史书还记载,东方老是一有名战将,先是为高昂(项羽式的人物)的部曲,出生入死,经临多次战阵,为北齐的奠基人高欢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高欢的儿子高洋登基后就封东方老为阳平县伯,南兖州刺史。东方老后来作为一名重要将领率大军征南梁,虽然开头取得一些战绩,但后来遇到连绵大雨,遭到“水淹七军”的惨败,东方老被梁俘捉,随即遭杀害。东方合的父亲东方荣,隋右武卫长史,是皇帝羽林军的官员,这个官职是皇帝的亲信人员才能充当的。东方合二十岁就很有名声,“龉年阐誉五车,富于经典六艺”,在隋唐变革年代,也曾在军中任职,到唐朝统治稳定后,也想致力于文官事业,可是忽然于672年死去,葬于家乡。东方合的墓志铭记载了东方朔第二十五到第二十八代传人四代人的身世,文字记载的时间跨度(508—672)为160年左右,可是却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个朝代,这段历史正是中国历史上由乱到治的动荡时期,可是从东方膺到东方合四代人尽管朝代变迁,每代人都在不同朝代的政治舞台上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东方朔后裔颇有其祖遗风。
唐代林宝所著的《元和姓纂》一书使我们多了一些对东方朔后人的了解,《元和姓纂》对“东方” 姓氏的解释是:“伏羲氏之后,帝出于震,以主东方,子孙因氏焉” ;又写道:“平原厌次汉太中大夫朔,字曼倩。唐礼部员外郎,东方虬云朔之后,生颢,左拾遗”。这样我们就知道,东方虬也是东方朔的后人,东方虬还有个儿子东方颢,官至左拾遗。东方虬是武则天时的左史,武则天执政在685—704年间,东方虬也应是这个时期人,从时间上看,前边提到的东方合是死于唐高宗年间,而东方虬活动在武则天时代,这正是一代人的时间差,因此,从时间推算,东方虬应是东方朔的第二十九代传人,而其子东方颢则为第三十代传人,这样东方朔又多了两代后人。
东方虬也是著名文人,他最让人熟悉的是关于“赋诗夺袍”的事。武则天称帝后,一天率百官游洛阳南龙门,游到兴处,武则天命百官赋诗,才思敏捷的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阅后大悦,赐锦袍一袭让东方虬穿上。一会儿,内供奉宋之问的诗又成,宋很善于拍马屁,他把本来游山玩水的事说成:“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把游玩说成体察民情,播散时雨,宋之问的马屁正拍到武则天的痒痒处,所以武则天又马上把东方虬的锦袍夺过来转赐宋之问。后人对武则天的做法很不赞同,元好问做诗:“若从华实论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东方虬虽然在斗诗方面败给宋之问,但人品却比宋之问强得多,宋之问谄事张易之弟兄,张败后,宋被贬泷州,他从贬所逃回来,藏到朋友家,又靠出卖朋友和太平公主挂上钩,到太平公主败亡后被处死,而东方虬却正身立朝,他标榜要:二百年后乞于西门豹作对。“东方”对“西门” ,“虬” (龙的一种)对“豹”这果然是绝好的对子,西门豹是历史上有作为的官,为民除害,东方虬要和西门豹作对,显然更深得用意是要追随西门豹,要做一个和西门豹相提并论的人,这看出他为官处世的意向。东方颢也是位诗人,有的地方提到他曾被列为开元十八学士之一。 赵春万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