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整理  

*教学要点:诵读、领会、品评、鉴赏

*教学时数:1节

*教学方法:互动――探究

* 教学过程:



导入: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见课本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诗的跳跃性很大,语序也有倒置的,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连起来。请试一试。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伫立”等?

: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诗人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

对。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唐朝柳宗元有一首题为《江雪》的绝句,尚记否?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何其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一个“看”字,一直管到哪里?

:“万里霜天竞自由”。共有七句。(可与《沁园春·雪》比较)

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请朗读。(生读)

“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哲理性的概括,要有彻悟、慨叹之意。|现在大家齐读这七句,看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有何特色?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放眼望去(远眺)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收回(近观)

 鹰击长空     ――仰视(高景)

 鱼翔浅底     ――俯察(低景)

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现在请同学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时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手该怎么放?(让学生模仿毛泽东的动作)视角转得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慢点好。

对。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急匆匆地走马观花。|神态该自然、从容,显示出伟人的气度。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现在看谁的脑海中能绽开最美丽的想象之花。

分四步:

一、 勾勒形态: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

二、 染上色彩:“黑白”变“彩色”――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灰色的飞鹰……

三、“静画”变“动画”: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火焰。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四、使画面出现“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在自己的“大脑屏幕”上能看到这一切吗?感觉到秋色的美好了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让学生骋目驰怀)

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传神?

:染、击、翔……

:染:拟人手法。|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这漫山遍野的像火一样的枫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什么?

: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是的,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

“击”改为“飞”好吗?

:不好。|“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飞”太一般了。

“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吗?

:“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浅底”说明水真的很浅吗?

:“浅底”并非真的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一样吗?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你们看,毛泽东用得多么精妙,多么生动传神。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写作时,常在室内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坐下来写几句,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次日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已装满了大半。”毛泽东这种苦心孤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特别是当时被压迫被剥削的中国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上是对压迫人民的……

:号召与呼唤。|如同说,饥寒交迫的奴隶要起来为生存与自由而斗争。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绚丽多彩,生机盎然。|是的,绚丽蓬勃,充满生机。|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景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我们将要学到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者写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呢?为何与众不同呢?这与诗人本身有何关系?

:与诗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毛泽东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书生吗?

:不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见落花而流泪,见流水而长叹),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面对广阔的宇宙,思绪万端,深沉地思索,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沉浮荣衰?“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这是全诗的“诗眼”。上阙就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生齐读上阙)

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是怎样回答的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百侣”与上阙的哪个词呼应?

“独立”。“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能够回忆起的往昔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此词下阙的领字是?

:“忆”。请读一下。(读时应稍顿,突出其领字的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恰:“正值”意。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指代什么?

:国家大事。

“指点”即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若粪土,这几句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

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

:这些青年才华、能能力主宰国家命运。

联系《沁园春·雪》,《雪》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谓“马上打天下”的皇帝,为什么诗人用一“惜”字将他们全部否定了呢?

:因为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了一些;成吉思汗更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介武夫,更不值得一提,更谈不上文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些人都过去了,要数真正的能主沉浮的风流人物,还要看现在。“风流人物”指什么?

: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在词中是指“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之士――有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下降大任不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阙是通过抒情,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下阙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譬如说,知识青年要担当大任,仁人志士要主宰沉浮。这样讲不是更明白易懂吗?

:诗味不浓,像喊口号。“稍逊风骚”是不?诗歌宜形象,忌抽象。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毛泽东曾说:诗要形象思维,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

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之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下阙抒发的感情是“慷慨激昂”。

齐读全词,要感情充沛,气势高昂。



布置练习:将毛泽东的这首词改写成现代散文。



附:板书提纲



  上阙:写景 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阙:抒情 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相关人物

白崇禧   江青   蒋介石   周恩来   朱德   陈独秀  陈延年  陈伯达  邓小平  邓颖超  邓演达  邓中夏  傅作义  范文澜  费孝通  关向应  华建敏  胡志明  黄复生  黄飞鸿  黄励  何香凝  李大钊   刘少奇  刘志丹  刘胡兰  李立三  雷锋  雷洁琼  毛岸英  毛岸青  宋庆龄  宋美龄  宋子文  杨靖宇   张国焘  张浩

相关文章

毛泽东初访苏前我方与国民党特务的生死较量 沁园春.雪   晚年毛泽东听曲秘闻 工作人员谈秘密录音过程 新闻两则   毛泽东的24个经典预言   愚公移山分析  长征分析    毛泽东生平   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   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2   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3    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4   毛泽东诗词   念奴娇 井冈山   沁园春 长沙分析   卜算子 咏梅   七律(二首) 送瘟神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水调歌头 游泳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西江月 井冈山   虞美人 枕上   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   西江月 秋收起义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雪   取象雄健韵味独特——《忆秦娥·娄山关》评析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赏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   浪淘沙 北戴河/水调歌头 游泳   念奴娇 昆仑   毛泽东诗词选序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   菩萨蛮 黄鹤楼/井冈山(毛诗)    《论人民民主专政》   毛主席日常开支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天生不爱摸枪:毛泽东人生中唯一一次正式挎枪   毛泽东简介   《开国大典》说课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设计   《七律长征》说课稿   《毛主席语录》编发始末   1949年毛泽东为何没有下令进攻台湾?   1969苏联大兵压境 在京高干率先疏散   从亲密到决裂:毛泽东与林彪九次冲突   毛泽东在延安两次“挨骂”的史实   毛泽东题“好好学习”的内幕   毛泽东身边“录音事件”始末   毛泽东让竺可桢管天   毛泽东老舍促膝长谈:满族了不起   毛泽东的英语水平到底怎么样?   毛泽东的军事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毛泽东的10个儿女们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