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小白兔和小灰兔 >> 正文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阿城市舍利乡中心小学 靳海英     【教材分析】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以歌颂劳动意义为主题的童话故事。从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只有自己付出劳动,辛勤耕耘,播种,才有不竭的果实,即有吃不完的菜。”这个深刻的道理。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合作、表演、交流中感悟,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

  2、注重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通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你该怎样做?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空间,正确培养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受到美的熏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真正的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
【课程资源的开发】

  1、注重学生朗读资源的开发。

    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我们阅读文章后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说出阅读课文后的情感体验,还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从朗读中去感悟,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资源得到开发,也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注重学生观察与想象力资源的开发。

    低年级教材注重了文章图片的运用,学生看到图片后也爱读书,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在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让他们体会一下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动作、心情或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编,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从而使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因此产生的不同结果。

  2、使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用劳动换取的果实是用不完的。”这一道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     (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动物图片,当学生说到小兔子时,展示两只小兔子:一只小白兔,一只小灰兔。)

    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同学们想听吗?     (师边放动课件边讲述,使学生进入情境。)     很久以前,在一个动物王国里住着一只老山羊、一只小白兔、一只小灰兔,他们快乐的生活着。一天,老山羊请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它收白菜。活干完后,小灰兔收下了老山羊送给它的一车白菜,而小白兔却收下了一包菜子,这是为什么呢?那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板书课题)。

  2、你知道小灰兔为什么要了一车白菜,而小白兔却要了一包菜子吗? 下面就让我们充分的展开想象共同走进这个童话故事中去吧!

  上课之初,教师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和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展示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图片并讲述故事,使学生很自然的陷入故事情境,老师的故事并没有真的讲完,而是留有余地,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后面将会发生什么故事,这样一来,使学生开拓了联想思维。激发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很自然的将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课文中来。
二、初识生字,正确读文:

  1、师边放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插图、课文文字),边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和看相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与小组同学一起学习并准确记忆,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学生汇报在读书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⑴ 读课文时,“翻”字我不认识,我找生字条认识了这个字的读音“fan”。我想“翻”的右半部分是两个习,可以认为是两个人在地里练习翻土。      (师竖起大拇指,微笑鼓励。)

   ⑵ 我读书时,不认识“饿”字,是问同桌才知道的。我想饿了就要吃食物,所以左半部分是“食”字旁,右半部分是“我”字,可以认为是我饿了。      (师根据回答贴相应的生字卡。)

     ……

  4、同学们识字的办法可真多,联想可真丰富,现在就让你们借鉴别人的办法记忆生字,可以同桌合作正音、共同记忆,并把课文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评一评,这一回老师要看看,当别人有困难你们是怎样帮助的。

    互相合作学习,师巡视合作情况。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读书,合作交流识字方法,读熟课文,而且还让学生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读文感悟:

  1、下面我要看看哪个小组指导的朗读最好,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师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让我们当一次裁判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同学 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完课文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从字音、感情、停顿等方面进行评价。)

  3、刚才别人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能认真听,并提出优缺点,这样很好!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将课文读得更好?下面就让同学们在组内比试一下。     (学生组内比赛朗读,师巡视学生合作情况。)

  4、刚才我看到同学们朗读得很认真,很有感情。别着急,一会儿,同学们还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那么谁愿意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汇报。)

  5、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老山羊收白菜,你觉得它们具有怎么样的品质?(学生回答:它们助人为乐)那么你能用“帮忙”说一句话吗?

    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同时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

  6、老山羊分别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车菜,它们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如果你此时是小白兔或小灰兔,你的想法是什么?结合图片你能读出小灰兔感激的语气和小白兔请求的语气吗?

  7、学生开始自己或同桌练读,个别指导读,学生互相评议,师范读后再指名朗读,师进行评价。

    没有评价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读课文时注重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帮助,从中找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还适当出示片,以便体会人物的心情进行朗读,注重了朗读情境的设置,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8、小白兔和小灰兔有了不同的收获,它们回去后都怎样做的呢?谁愿意再次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请读一下课文4至9自然段。     (生边读,师边在黑板上粘贴书中图片。)

  9、 看一看图片说说它们回去都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生思考后汇报。)

 10、小灰兔不理解小白兔的白菜是怎么来的,它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纳闷、惊奇。)     那么同学们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哪?     (不解的语气。)

 11、指名读完后,师评价,同桌练读,表现出小灰兔怀疑、惊奇的心情。

 12、小白兔是怎样回答的?它当时的心情怎样?     (无比的骄傲自豪。)     所以要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谁愿意当一次小白兔,读出自己无比骄傲自豪的心情呢?

    师指名读,生生评价,组内练习,评出最好的在全班范读。

 13、你认为小白兔说的哪一句话最有价值?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14、学生答:“只有自己种菜,才能有吃不完的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靠自己劳动,才能有用不完的果实。”

 15、补句:只有爱劳动,才……。

       只有……才……。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体会小兔子的心情,来指导朗读,从朗读中体会文章的主题,真正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使学生深受思想教育。另外,让学生反复品读佳句,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丰富语言库存,即由开始的仿说逐步过渡到独立运用。
四、总结拓展:

  1、听了小白兔的话,小灰兔是怎样想的呢?

    给学生创设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2、让学生戴头饰分角色表演,可以将自己创编的情节加入表演之中。

    让学生戴头饰表演课文内容,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在表演中发展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表演中受到教育。

  3、通过这篇童话故事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说说你在生活中会做哪些事情?你自己认为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吗?

    在课堂上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感悟到成功的快乐,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五、结束语:

  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希望你们能从这篇课文中得到更多的教育和启发,让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动是光荣的,通过劳动获得的果实才是最甜的,最永久的!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去努力、去奋斗,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