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上海市闸北区宝山路小学 徐雅榕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师的任务,便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绘了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这篇文章,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根据安排,我执教的是《乡下人家》的第一课时。以往,许多老师开课都不敢上第一课时。因为觉得第一课时就是认认字、念念词、读读课文。殊不知,只有读好课文,才能深入地品味词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描绘的意境和含义。因此,我把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定位于“把课文读正确,特别是把长句读正确,注意适当的停顿。整体感知课文感知作者描绘的乡村生活的画面,能用概括的语句表达。” 教案里,我首先让学生初读、感知课文。而后,指导长句的朗读,帮助学生积累读长句的方法。接着,通过对课文中心句的质疑,导入“悟读、概括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画面”的环节。在归纳画面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关注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式,即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绘了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 以上,只是我粗浅地认识和设计,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冠”、“捣”、“谐”五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作者描绘的纯朴自然、充满情趣的乡村画面,以及他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正确,特别是把长句读正确,注意适当的停顿。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描绘的乡村生活的画面,能用概括的语句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杭州人吧!生活在杭州城,感觉怎样? 2、出示乡村的图片:(课文插图),说说是什么地方的风光。 3、揭示课题: 师:如果说城市带给我们繁华和喧闹,那么乡村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位名叫陈醉云的作家一起走进乡下人家,走进课文,用心去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 板书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初读: ⑴ 陈醉云笔下的乡下人家是怎样的呢?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反馈初读情况: ① 学习生字新词:屋檐、装饰、鸡冠花、捣衣、和谐。 ② 指名分节读课文。 ③ 指导学生读长句。 出示三句句子: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看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zha)到水下去觅食。 谁能读。 (根据学生的朗读随机出示表示停顿的斜杠) 2、梳理内容: ⑴ 读过了课文,那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交流 ⑵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描绘的几幅画面。 ⑶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相应图片和文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点拨指导,板书。 3、整体感知: ⑴ 按课文顺序播放媒体,整体感知内容。 ⑵ 教师指板书引导发现: 作者把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在一起,生动地描写了一幅幅的风景。 3、引导出最后一节,指导理解“独特”和“迷人”。 4、小结过渡: 师: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心声?下节课,我们继续领略作家眼中的乡下人家。 【板书】 房前 瓜藤攀檐 门前 鲜花开放 春天 屋后 嫩笋破土 乡下人家 房前 屋后 鸡鸭觅食 夏天 门前晚餐 秋天 月夜虫鸣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乡下人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