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W >> 我的母亲 >> 正文

 

胡适之母:圣母之爱

胡适之母:圣母之爱   章晓明                  贤母使子贤。──韩婴


  胡适3岁时父亲病故,便随母从台湾来到老家安徽绩溪县上庄村。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的续弦。胡适的父亲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冯顺弟尽管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但对惟一的儿子胡适悉心教育,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乡贤。

  胡适3岁前,母亲即让他认方块字,学了约有一千字。回到安徽家乡时,母亲望其读书心切,就让他在其四叔开的私塾里念书。因为个子太小,还要把他从念书的高凳上抱上抱下。胡适从小就对读书有兴趣,母亲对他也格外照顾。别的小孩学费只有二元,而胡适的母亲渴望他读书,故学费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元,以后每年递增,最后一年加到二十元。母亲嘱托先生要为他“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这使胡适在学习上比一般的孩子更扎实。9岁时他就能看《水浒传》了。他不但把大量的小说“看”进去,还能把小说“讲”出来,向周围的本家姐妹们说书。这种办法使他更了解了古文的文理。

  冯顺弟仁慈而质朴,为了主持好一大家子,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也不愿弄得家庭不和。胡适的大嫂二嫂都生的是儿子,她们一不顺心便打孩子出气,一边打还一边说些尖刻的话来刺激胡适的母亲。母亲总是装着听不见,忍辱负重,从来没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也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尽管处事逆来顺受,但却不接受人格的侮辱。胡适的五叔是一个游手好闲之徒,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胡适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肯定给他好处不少。不知怎么的,此话传到胡适母亲的耳中。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这一切胡适都看在眼里,他的身上留有卑贱低微的母亲的品格的烙印。胡适后来也坦承,他日后好脾气的养成,和他这段日子的冷眼旁观很有关系。

  这几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在上庄读到13岁时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

  冯顺弟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独子。胡适说:“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望一眼,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目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

  有一个初秋的夜晚,胡适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胡适家住,她怕胡适冷,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他穿上。胡适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胡适随口答道:“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胡适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来,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胡适跪下,重重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母亲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胡适上床去睡。胡适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霉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胡适叫醒,真用舌头舔他的眼翳。

  冯顺弟这种既严厉又保护其自尊心的教育方式,使胡适从小就懂得正经做人,爱惜名誉,这为他日后的不断上进奠定了基础。

  胡适13岁时,冯顺弟毅然将他送往上海求学。徽州人固有“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送男孩出外学徒经商的习惯,但胡适毕竟是他母亲年轻守寡朝夕相处的独子!深明事理的母亲送儿子上路时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掉一滴泪。

  到上海后,胡适初进梅溪学堂,后因其课程设置不完备,又进澄衷学堂,后转学中国公学。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新观念的胡适,经过一番曲折,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此时他年仅19岁。因行期由政府决定,他竟未能回家乡向母亲告别。

  胡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初读农科,一年半后改读政治、经济,兼攻文学、哲学,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在美留学七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他母亲在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

  母亲冯顺弟早知邻人宋焕家中有一部《图书集成》是儿子一直求之未得的,当她得知宋家减价到八十元时,便借贷为儿子买下。为了资助胡适读书,她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首饰。

  胡适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1917年7月,他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然而第二年的11月,胡适劳碌一生的母亲在家乡不幸病逝。悲痛欲绝的胡适与刚完婚不到一年的妻子江冬秀回家奔丧,写下《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胡适成为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并荣获三十五项美国博士桂冠。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胡适之母:圣母之爱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文人胡适生活写照
    胡适的白话电报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给孩子的一封信(节选)
    母亲
    我的母亲
    名人谈母爱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习题精选
    《我的母亲》习题精选
    《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我的母亲》优化测控
    《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胡适和杨振宁的交往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杂谈
    《我的母亲》导入语设计
    《我的母亲》导入语设计
    母爱无言 润物无声──关于《我的母…
    构建本色课堂,突出语文味道──湖州…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一堂语文课所引发的思考──《我的母…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青虫之爱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电子教材
    错过胡适一百年
    批不倒的胡适
    话说栽赃于胡适的一句“历史名言”
    忆胡适之
    胡适母亲的地位
    乡村母亲和博士儿子
    母亲和书
    被苹果难倒──胡适轶事
    《我的母亲》写作特色
    胡适的白话诗
    逆境教儿儿成材──胡适母亲教子故事
    致母亲
    九年的家乡教育
    《我的母亲》整体把握
    《我的母亲》问题研究
    《我的母亲》研讨与练习说明
    《我的母亲》教学建议
    《我的母亲》教法指引
    《我的母亲》有关资料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生字注音
    胡适生平两大疑点重揭迷雾──台湾联…
    回忆胡适──无情人终成眷属
    胡适:永远的改革者
    胡适与传统文化
    略谈人生观
    再谈“五四”运动
    《差不多先生传》
    传记文体及自传
    《我的母亲》学法指导
    《我的母亲》写作特点
    《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我的母亲》问题探究
    追忆母亲二三事
    《我的母亲》形似字辨析
    《我的母亲》多音字辨析
    《我的母亲》词语解释
    《我的母亲》词义辨析
    《我的母亲》难句解析
    《我的母亲》中心思想
    《我的母亲》疑难解析
    《我的母亲》重难点讲解
    《我的母亲》结构分析
    胡适小传
    《我的母亲》课文背景知识
    《我的母亲》阅读指导
    《我的母亲》素质教育新学案
    《我的母亲》写作借鉴
    《我的母亲》知识延伸
    《我的母亲》研读赏析
    《我的母亲》课文评点
    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节选
    藏起母亲的秘密
    妈妈,我答应你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同步达纲练习
    《我的母亲》主题思想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同步轻松练习
    《我的母亲》参考图片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