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组图]陆文夫

是货真价实之美食家。有一次陆文夫在得月楼宴请著名作家冯骥才。他点的菜样样精美,尤其是最后一道汤,清中有鲜。清则爽口,以解餐中之油腥;鲜则缠舌,以存餐后之余味。陆文夫深知最后那道汤在一餐中的重要。

陆文夫对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很有兴趣,走到哪吃到哪,总有品不足、尝不够的感觉。他是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尝百口鲜”。难怪朋友都称他是“玩家”、“吃家”。陆文夫在他的小说名篇《美食家》里,独创了“南瓜盅”的美味。南瓜盅是将高档的八宝饭放入挖空瓤的南瓜中,上笼蒸之,品食时,弃南瓜,食八宝饭。他认为此种南瓜盅具有深厚的田园风味。

对于吃,陆文夫很是讲究。他认为,吃,应追求一种境界,只有环境幽雅,气氛浓郁,食客吃起来才会有兴致,吃得舒服,吃得开心。

“近年,饮食行业的朋友们注意到了吃喝的环境,可对环境的理解却是狭义的,还没有向境界发展,往往只是注意饭店装修、洋派、豪华、浮华甚至庸俗,进去后像进了国外二三流或不入流的酒店。也学人家服务,由服务员分菜,换一道菜换一件使用餐具,像吃西餐似的。中餐每席十几道菜,每道菜都换盘、换碟子,食客好像是在看操作表演,分散了对菜肴的注意力。”陆文夫说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大文化。所谓大文化是因为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习俗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关联。美食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和绘、雕塑、工艺、文学,甚至和音乐都有关联。比如“响油鳝糊”、“虾仁锅巴”,食前都会发出响声,这响声是音乐,是一种引起食欲、振奋精神、增添兴味的音乐。

陆文夫陆文夫
对于陆文夫,茶,必不可少,朋友们都知道他爱茶之切,每有好茶,总要给他留着,“因为只有陆文夫才不致委屈了好茶”。他喝茶不是单纯为了消渴,滋味深长的闲饮,可以助谈,且带有几分雅意。他以和、清、静寂为茶之三味,如芝兰蕙萱、松菊竹梅可喻人品,可言心志,令人神融心醉。

陆文夫爱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龄长、酒量大,故有人送他个“酒仙”的雅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可以列入酒仙的行列”。酒能够喝到这个份上,是很令人羡慕的。若问他为何如此爱酒?他会一口气说出酒的诸多好处:“酒可以解忧、助兴、催眠、解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平时在家,他是有菜得饮,无菜亦得饮。其逻辑是有菜不饮枉对佳肴;菜不够,酒来凑,君子在酒不在菜也。他也知道酒喝多了有损健康,可这酒魔力无边,想戒也戒不掉。没办法,只好照喝不误。有一次他患重病,医生劝他今后少喝点酒,他立刻显出为难的样子。医生有些生气:“你是要酒还是要命?”陆文夫心里琢磨:不要命不行,还有小说没有写完;不要酒也不行,活着就少了点情趣。于是他说:“我要命也要酒。”只是近年已非当年可论,酒明显喝得少了。看来,对于这位作家来说,适量饮酒也是其养生之道。

苏州情结

陆文夫陆文夫遗像
陆文夫在苏州度过了60多年的时光,在许多作家和读者的心目中,“苏州”和“陆文夫”几乎是同义语。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苏州的点点滴滴已经化入他的骨血。和陆文夫有过长期交往的作家范小青说:“苏州只是他观察世界的窗口,只是他通向更广大境界的出发地。在苏州韵味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宏阔的历史的大背景存在。前景是吴越美食,是市井小巷,但因为深厚历史背景的存在,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穿透力,在他作品轻松幽默的背后,有一种‘重’的力量。陆文夫写出了吴文化的骨。”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说:“苏州是陆文夫一生热爱的地方,他为苏州倾注了毕生的感情。他主持创刊的《苏州杂志》,到今年6月份已经100期了,每期杂志他从组稿、看稿甚至校对都亲力亲为,这样的工作一直到他病重住院时才不得不停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苏州小巷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组图]陆文夫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