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夫对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很有兴趣,走到哪吃到哪,总有品不足、尝不够的感觉。他是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尝百口鲜”。难怪朋友都称他是“玩家”、“吃家”。陆文夫在他的小说名篇《美食家》里,独创了“南瓜盅”的美味。南瓜盅是将高档的八宝饭放入挖空瓤的南瓜中,上笼蒸之,品食时,弃南瓜,食八宝饭。他认为此种南瓜盅具有深厚的田园风味。
对于吃,陆文夫很是讲究。他认为,吃,应追求一种境界,只有环境幽雅,气氛浓郁,食客吃起来才会有兴致,吃得舒服,吃得开心。
“近年,饮食行业的朋友们注意到了吃喝的环境,可对环境的理解却是狭义的,还没有向境界发展,往往只是注意饭店装修、洋派、豪华、浮华甚至庸俗,进去后像进了国外二三流或不入流的酒店。也学人家服务,由服务员分菜,换一道菜换一件使用餐具,像吃西餐似的。中餐每席十几道菜,每道菜都换盘、换碟子,食客好像是在看操作表演,分散了对菜肴的注意力。”陆文夫说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大文化。所谓大文化是因为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习俗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关联。美食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和绘画、雕塑、工艺、文学,甚至和音乐都有关联。比如“响油鳝糊”、“虾仁锅巴”,食前都会发出响声,这响声是音乐,是一种引起食欲、振奋精神、增添兴味的音乐。
陆文夫爱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龄长、酒量大,故有人送他个“酒仙”的雅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可以列入酒仙的行列”。酒能够喝到这个份上,是很令人羡慕的。若问他为何如此爱酒?他会一口气说出酒的诸多好处:“酒可以解忧、助兴、催眠、解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平时在家,他是有菜得饮,无菜亦得饮。其逻辑是有菜不饮枉对佳肴;菜不够,酒来凑,君子在酒不在菜也。他也知道酒喝多了有损健康,可这酒魔力无边,想戒也戒不掉。没办法,只好照喝不误。有一次他患重病,医生劝他今后少喝点酒,他立刻显出为难的样子。医生有些生气:“你是要酒还是要命?”陆文夫心里琢磨:不要命不行,还有小说没有写完;不要酒也不行,活着就少了点情趣。于是他说:“我要命也要酒。”只是近年已非当年可论,酒明显喝得少了。看来,对于这位作家来说,适量饮酒也是其养生之道。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说:“苏州是陆文夫一生热爱的地方,他为苏州倾注了毕生的感情。他主持创刊的《苏州杂志》,到今年6月份已经100期了,每期杂志他从组稿、看稿甚至校对都亲力亲为,这样的工作一直到他病重住院时才不得不停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苏州小巷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组图]陆文夫原文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