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小巷深处》读感
|
陆文夫,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北泰兴(今泰兴县)。1944年,陆文夫由于身患伤寒而来到苏州治疗养病,从此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1948年,他投身于革命并被派到华中大学干部训练班学习,不久,跟随部队南下再次来到苏州,并任新华社苏州分社记者,及《苏州日报》的记者,同时身兼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在这期间, (共1页) 文章关键词: 《小巷深处》 《苏州日报》 华中大学 陆文夫 江苏省 泰兴县 训练班 新华社 文章快照: ”的合理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与评论界两者合谋而构成的双重背谬?从这点来看的话,“主流”与“非主流”就仅仅表现在一个是“显在”的歌颂,而一个是“潜在”的歌颂罢了。“显在”的歌颂造成了人们把作品直接等同于政治宣教的幻觉,而“潜在”的歌颂则带给了人们审美的幻觉,事实上,在政治大一统,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的环境里,“显在”与“潜在”是不应该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的。杨沫的《青春之歌》是以爱情的外衣架构政治的肌体,而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则刚好相反,他只是以政治的幕布来遮掩他对纯洁爱情的期待。在小巷的外围,连接着政治的幕布,而在“小巷深处”,则连接对独特审美的观望与期待。《小巷深处》读感余海霞陆文夫,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北泰兴(今泰兴县)。1944年,陆文夫由于身患伤寒而来到苏州治疗养病,从此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1948年,他投身于革命并被派到华中大学干部训练班学习,不久,跟随部队南下再次来到苏州,并任新华社苏州分社记者,及《苏州日报》的记者,同时身兼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在这期间,陆文夫总结出“要盯住生活的低层和深处”的写作基点,而不是一味地兴奋。他极其敏锐地发现并抓住旧时代在人们心头所遗留下来的阴影与创伤。在新的时代里,人们需要一种力量来摆脱这些阴影与创伤,并获得爱与被爱的权利,获得重新生活的勇气与力量。有鉴于此,陆文夫在1956年创作并发表了这篇让他一举成名的短篇小说《小巷深处》。旧社会刚刚灭亡,新社会刚刚诞生,新旧社会的矛盾错综复杂——这就是小说所描述的故事的时代背景。作者非常巧妙地把一个不幸的姑娘的爱情波折与新旧社会的变化融合到了一起,在这样的一个情节变化进展中歌颂了新社会的独特魅力——它让在旧社会失去灵魂与自由的人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生。小说同时也告诉广大读者,旧社会虽然已经消亡,但它在人们身上所留下的创伤却很难平复,旧的道德观念与情操意识也亟待清除。作者在作品中满怀激愤之情,借作品中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白璧微瑕的女主人公深切的同情:“是谁在洁白的绫罗上染了一个斑?是谁在清澈的溪流里吐了一口痰?不能怪她啊,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一个柔弱的孤儿怎么能主宰自己啊!”正是作家对人物命运的同情,对生活主流的正确认识,使他在揭示旧社会所留下的阴影时,更深刻地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美好心灵的歌颂。从这些方面来看,《小巷深处》的创作是为了反映并歌颂新社会的人民政府对旧社会所留创伤的治疗,所以说整个小说给人以希望,对新的生活充满信心。陆文夫是一个非常注重情节结构的作家。在《小巷深处》中,他以人物的情绪、态度、思想、行动的变化来结构全篇,展示出一幅人生的悲喜剧。随着女主人公徐文霞从不敢恋爱到热恋,从惟恐失去爱情到忍痛割舍爱情的情感变化,情节跌宕起伏,多姿多彩。而且在这一情节变化过程中,也是主人公性格发展、感情变化的一个过程,体现出了作者艺术构思的形象化手段及鲜明的创作个性。《小巷深处》以别开生面的内容与细腻委婉的描写,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但由于作品所描写的“小巷”、“爱情”有“小资产阶级情调”,冒犯了当时极“左”文艺思潮的忌讳,因此这篇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反而遭到攻击与批判。这是时代的悲剧。但今天,从整部作品的创作意识来看,《小巷深处》应归入主流小说。(责任编辑:甄永)IntheRecessesoftheAlleyReinterpretedLUShui-jin,CHENTing—ting,WEIWei,etal(DepartmentofChinese,HainanNormal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相关文章:[1] 我会被遗弃吗——《小巷深处》教学片段 《语文建设》2004年02期[2] 重读《小巷深处》/小巷深处见沧桑——《小巷深处》接受与批评的历史考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3] 女性自我救赎的困惑与焦虑——小议《小巷深处》的女性改造意识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4] 《小巷深处》:“非主流”中的主流特点写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5] 关注诗词教学 呵护学生性灵——关于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 《教育艺术》2007年11期[6] 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演讲素质 《教育艺术》2007年11期[7]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教育艺术》2007年11期[8] 英语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中州学刊》2007年06期[9] 抛开感情纠葛重燃生活的火花 《大众心理学》2007年10期[10] 从“香菱学诗”看曹雪芹的语文观 《天中学刊》2007年06期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苏州小巷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图文]《小巷深处》读感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知名人士聚集苏州为陆文夫送行 |
下一篇文章: 姑苏小巷有文夫——记陆文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