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科彪 近年来,阳朔县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水利建设,通过“摸水情、号水脉、定水策”,走出了一条民生水利、现代水利、生态水利齐头并进的科学发展之路。 5年来,该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超3亿元,为历史上水利建设力度最大、投资最多、效益最好的时期。 小农水惠及民生 “上级投入少,基层投不了,农民干不了。”前几年,由于阳朔县农田水利工程多数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近一半农田“靠天吃饭”,水库大都“带病”运行,中小河流治理滞后……老百姓形象地说:“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 这些硬伤,反映出水利“基础薄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局面。 为改变这一局面,阳朔县委、政府及水利部门近年作出了“大兴民生水利建设”的战略决策,逐年追加县级财政投入,积极向上级争取水利项目和资金。 2010年、2011年、2012年,阳朔县级财政资金分别投入900多万元、700多万元、1200多万元,掀起民生水利建设大会战。 2010年,阳朔一举拿下了连续3年的第二批中央“小农水”项目,共获中央水利资金4400万元,极大地推进了水利建设进程。 “用水有保证,我就敢当种植大户。”12月5日,该县花卉苗木种植与销售双十佳、白沙镇帽子山村民谢运次对笔者说。 前几年,看到村里经过几年大搞水利建设,水利条件逐年改善,谢运次在村里大种苗木,现有苗圃50多亩,今年纯收入达50万元。如今,他不仅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是“农家课堂”党员中心户,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去年,仅该县久大灌区葡萄灌片末级渠系配套改造项目,就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受益群众6327人,项目完工后年直接经济效益增加98.77万元,人均增加收入可达165元。 从去年7月1日起,阳朔县开始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将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当年下半年征得20万元用于水利建设。 今年,该县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亿多元,完成24座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渠道防渗130公里,改善、恢复灌溉面积6万亩,解决近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高效节水促发展 “用的是大跃进的水,种的是学大寨的田。”前些年,阳朔县农业用水粗放,“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一度成为农业用水真实写照。 “要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管理水资源,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近年,该县逐步实施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等宏观调控,推动水利发展方式转变。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有节水、节肥、省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优点,还可以有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避免在干旱季节农民因争水而发生矛盾。” 白沙镇蕉芭林村金橘种植大户赖玉梅,在水利部门扶持下,200多亩金橘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每年收入36万元。 去年来,该县在白沙镇的古板、蕉芭林村委5500亩金橘实施高效节水示范项目,每亩金橘增产200公斤,年增产效益为660万元,人均年增加收入可达1200元。 今年,该县又投入800万元在福利镇7000亩淮山基地进行管道微喷灌技术节水改造,助力淮山产业大发展。 2011年以来,该县通过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果园高效节水项目等现代水利技术,大大助推了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业产值5000万元。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山青青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组图]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山青青原文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