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握教材是备课和教学设计前提和保证 拿到一篇文章必需深入的研究文本,老师只有对文本烂熟于心才能优化教学设计,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生才能学有所获。比如:在《老山界》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决定要翻一座30里高的瑶山”“作者为什么要用‘30里’来形容山的高度呢?”学生很快明白老山界山高路远崎岖不平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下文的内容。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把握住两个基本点——课标和教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纲”可循,有“度”可把,才能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老山界》的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学提纲设计较好,如:整体感知阶段放录音时出示投影: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了什么事?找出记叙的要素。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 2、划出表示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课的创新体现在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所营造的意境上,他们的联想想象力很丰富。在赏析语言上,他们所说的理由也不错:有的从句子包涵的思想内容上说,有的从用词的准确性上说;有的从修辞角度去说。 不足之处是讨论交流的面广,深度却不够,实效性不强。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