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老山界》教案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这个句子说明什么?(说明红军战士当时面临的困难不仅是山高难爬,而且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很多时候要忍受饥饿和疲劳的折磨。)

“远远的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个句子说明什么?(这说明红军队伍还时刻要受到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是红军所面临的又一困难。)

〔说明:以上两处点拨,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作者从多个方面写红军面临的困难,这些都反衬出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

文章结尾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个结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以衬托手法进一步说明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板书设计]

老山界

陆定一

课文结构特点


文中生动描写的作用


[《老山界》是一篇传统教材,篇幅较长。教学时,教师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本设计对教材内容作了一些详略处理,取得了“长文短教”的效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有所得。]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二、 教学设想:
(一) 、预习要求:
1. 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
2. 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
(二) 、教法学法:
教法: 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本文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 动口说,组织语言; 动手写,整理明确。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准备教具:录音机 朗诵带 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导入新课
毛主席的诗《七律 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
师板书:老山界 难
二、自主学习
1、放录音,听朗读带
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
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
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
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在诗中,诗人 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生速读课文
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归纳整理,师板书
3、提问: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老山界》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