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诗《七律 长征》中 ,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
二、知识积累:
作者:陆定一,长征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后曾任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背景: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其间经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后,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11月初与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字词: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
三、探究学习:
(一)理清层次: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之后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
3.交流讨论:
A、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
B、写文章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4.了解事件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二) 感受主题:
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绵延雄伟。在诗中,诗人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3)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4)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