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草》 教材教法
本篇诗歌通过儿童的眼睛观察自然,以一颗童心去感受自然,字里行间流泻着对自然美丽的赞叹。文章从风铃草写起,逐步把眼光放到广阔的大自然,写到了风、鸟、松、云、小溪,
意境优美,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共同营造着美。整首诗歌充满活泼、热烈、欢乐的格调,朗朗上口。拟人手法使之诗趣盎然,灵气生动。
诗歌共分两节。
第一节的描写有声有色,铺展开的是自然清新的画面。先以简练的语言介绍了风铃草的样子,“尖尖的嫩叶细细的腰,紫色小铃挂满身,对着鸟儿点头笑”,“尖尖”、“细细”这些叠词的运用把风铃草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作者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风铃草也具有了人的感情“对着鸟儿点头笑”,使之诗趣盎然,灵气生动。“丁零零,丁零零”,象声词的使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引发了童心中的好奇:“那是鸟儿叫,还是风儿把铃轻轻摇?”“风儿摇铃”,这是多么美好的想象啊,只有一颗爱自然的童心才能有这样美好的想象。
第二节以“我”寻求答案为线索,向读者铺展开了有风、有鸟、有云、有树、有水的更广阔的大自然优美的画面。“问风”、“问鸟”、“问松”、“问云”、“问小溪”,似乎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此时人景交融,达到自然中一切皆和谐的境界。这样美的境界不禁引发了“我”更美好地猜想,“那是一群小姑娘,变成了美丽的风铃草。”并且把“丁零零”的声音想象成是“她们摇着铃儿轻轻唱:生活在这里多美好!”从而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赞美自然,赞美生活!
《风铃草》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使学生初步认识风铃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展开想象,小姑娘是如何变成风铃草的。
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
设计意图 |
(一)导入新课,开篇激趣。
1.师:(课件出示风铃草的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能说说图片上的风铃草是什么样的?指名读生字“铃”,齐读课题。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风铃草吗?(学生发言)
2.师:老师搜集了关于风铃草的资料,现在咱们一起看一下好吗?
揭示课题。 |
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风铃草。
课前搜集资料,丰富了学生对风铃草的了解,为后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师: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
(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识字能力较差,接受较慢的学生)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的人认识所有要求认识的字”,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颗星。 |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小组评价,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边读边写。 |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
设计意图 |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再齐读。
2.检查朗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读得可真好!下面,咱们分小节读读。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你知道风铃草是什么样子的了吗?
第二小节:
(1)是啊,这美妙的声音是鸟儿鸣叫,还是向大家问好?谁能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2)师:我问风。生:风在快活地舞蹈(做动作)
师:我问鸟。生:鸟飞上高高的树梢。(做动作)
师:我问松、问云、问小溪、、、、、、谁能模仿书上的句子回答?
(3)“这里”是哪里?
(三)指导背诵课文,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带动作表演。 |
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
(四)积累与扩展。
课件出示: 的风铃草
的嫩叶
的腰
的铃声
的树梢
地舞蹈
指名填空后齐读。请同学们在课外读书时把这样美的词语摘抄下来。 |
培养爱读书勤积累的好习惯。
|
(五)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风铃草说些什么?在小本子上写下来。 |
学生自由表达,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学生敢于写作。 |
《风铃草》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认识风铃草,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或教学课件。学生搜集风铃草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设计说明 |
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风铃草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现在咱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听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谈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感受,引入新课
板书:9、《风铃草》。 |
课前搜集资料,制成资料卡片,丰富了学生对风铃草的了解,为后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这一做法,也将综合学习三中制资料卡片的学习方法渗透、落实到了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
|
1.生初读诗歌。读书要求: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
2.同桌互读课文,指正读音。
3.班内知名同桌分小节读诗歌。注意指正读音。
4.认读生字、生词。
5.生字记忆。猜字游戏:两人一组,一位学生说,一位学生猜,猜对多的获胜。
6.教师指导生字书写。
7.小诗中的风铃草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
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落实识字效果。
游戏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做两组游戏,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竞争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使学习成为了一件乐事。 |
|
第二课时
1.男女生分小节读文。
2.师:刚才大家读得可真好!下面,请自己默读小诗,边读边想,你觉得诗中的那句话写得最美,把它画下来,品味着多读几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学预设:
指导孩子体会重点词句,想象着用动作、表情和语气表现出风铃草的美丽、可爱的样子。
A:“丁零”声引发的思考
1.这风中飘来的丁零零、丁零零的声音你听到了吗?出示“丁零零,丁零零……那是鸟儿叫,还是风儿把铃轻轻摇?”(指导读出疑问、好奇)
就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答案吧!
B:广阔大自然中的美妙
1.读一读,在大自然中“我”遇到了哪些朋友?它们是什么样?
2.你在大自然中会遇到哪些朋友?当你询问它时,它会怎么样呢?
3.大自然就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它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所以才让我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你看,我的答案多么有趣啊——(出示最后一句指读)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
赏读全文。 |
1、激发想象,你就是那风铃草,你在大自然有哪些朋友,你愿意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讲一讲吗?
2、指名学生朗诵,试着背诵全文。可以配乐,可以表演,也可以进行分小组比赛。 |
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的机会。 |
拓展延伸。 |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风铃草说些什么,在小本本上写下来。 |
学生自由表达,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学生敢于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写作已经起步。
|
蒲公英
顾城
蒲公英,蒲公英
蒲公英做了一个梦
梦见它变成了一朵云
一片最白的云
一片最轻的云
飘在蓝天中
晚上的风来采棉花
采到了白云
采到了白云做纱裙
做呀做
做成了一条长纱裙
送给月亮吧
月亮爱干净
为什么?为什么?
可能今天要结婚
可能今天要结婚
月亮换上了长纱裙
迷蒙蒙,迷蒙蒙
谁也看不清
嗯嗯嗯
蒲公英做了一个梦
《风铃草》 习题精选(一)
1.读拼音,写汉字。
sōnɡ qīnɡ biàn chànɡ
( )树 ( )脆 ( )化 ( )歌
huó zhèn xì biān
( )动 ( )雨 ( )心 林( )
2.比一比,再组词。
边( ) 阵( ) 清( ) 话( )
这( ) 陈( ) 请( ) 活(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林边长着风铃草,( )嫩叶( )的腰,紫( ),对着鸟儿点头笑.
(2)丁零零,丁零零,她们摇着铃儿( ),( )!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