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
|
《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八中学 韩向红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 〖教材分析〗 教学中,紧扣“成长”这一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 1、说出自己的烦恼(要求将自己成长中的烦恼一一列出 ,再将其中最苦恼的一件或几件事进行分析,和同学交流后写成日记)。 2、爸爸(妈妈、老师、朋友等)少年时期的烦恼(要求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身边的成年人的烦恼,并把采访内容写成作文)。 3、为朋友解脱烦恼(要求用书信的形式为一个碰到烦恼的朋友恰到好处的摆脱烦恼) 这三项活动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而且能够为他们运用语文能力提供更多的素材。 〖学生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很少走出这片土地,虽然他们的生活简单而缺少色彩,但也有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烦恼话题,有进行交流和倾诉的愿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设计理念〗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学生抒发情感的氛围,拓展学生成长经历的空间,引领学生冲出封闭的个人世界,真正到生活中去感受、学习和运用语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沟通的精神,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和矛盾,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学会流畅地叙述一件或几件事,并做到详略得当,条理分明。 ⑵ 能力目标:以自主、合作的方式策划、组织、参与这次活动,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⑶ 情感目标: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学会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自我和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 2、教学重点:详略得当、条理分明地叙述事情。 3、教学难点:对自主、合作方式的探究。 〖教材处理〗 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是我对本节课处理的主导思想。 1、本单元的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主题。活动一是清理自己的烦恼,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曾经有的或正在有的烦恼,这样才有可能消除那些烦恼,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活动二是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别人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的烦恼,应引导学生重在了解别人当时是怎么对待烦恼的,以便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启示。活动三是用假设的情境帮助朋友解脱烦恼,要让学生注意所给的情境,要说得入情入理,有针对性。 2、有些学生对自己的烦恼可能有所保留,不敢直言:或不愿意说,或不好意思说,或只说那些不关痛痒的,等等。这时应鼓励他们,让他们放下包袱,因为总是把烦恼埋在自己心里,不仅会影响学习,影响情绪,天长日久还会影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对于那些特别内向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或朋友说,或者课下与老师交流,不必强求在大庭广众中说。 3、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时,可以由教师先提出要求:如要举止大方,说话利落,要提前有个采访提纲,采访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等。因为采访后还要完成一篇作文,所以要让学生先大致有个意向,想一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然后进行重点采访。 4、三项活动最终都落实为文字,要注意不同活动限制的不同文体。如写日记是对自己说话,是展示自己的心灵,应写得自然,不做作。如写信,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写信的目的。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初,就将本次综合性学习布置下去,一方面可以做些准备,一方面也可以从学习的课文中借鉴一些内容和思想。 【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学会流畅地叙述一件或几件事,并做到详略得当,条理分明。 2、能力目标:以自主、合作的方式策划、组织、参与这次活动,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3、情感目标: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学会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自我和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 详略得当、条理分明地叙述事情。 〖教学难点〗 对自主、合作方式的探究。 〖教法〗 自主、合作方式。 〖教学探究过程〗 一、 活动准备 1、挑选主持人: 形式:上交自我推荐材料,由老师考评。 要求:有参与活动的热情、比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2、确定活动的组织形式。 由挑选出来的主持人和老师一起构思形成。 3、教师布置学生以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项为重点活动内容。 ⑴ 结合本单元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等,疏导学生去思索、品位人生的烦恼。 ⑵ 小组内交流自己在成长中的烦恼。 ⑶ 交流后,以《成长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叙述自己的烦恼和自己是怎样从他那里获得启示的。 ⑷ 由小组或自己推荐较好的文章交主持人参与班级的交流会。 ⑸ 主持人负责收集并确定交流会作品。 ⑹ 制定评价方案,确定六名评委同学。 二、课堂活动开展 由主持人全面负责活动的进行。 1、教师导入: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他人的成长过程,我想同学们生活中一定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吧?今天就让我们放飞心灵来畅谈自己成长中的烦恼。 2、同学主持作品交流。 让学生当主持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交流目的:⑴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⑵ 学会评价、品味他人作品。 ⑶ 明确交流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交流作品: 烦恼与快乐的变奏 人生在世,谁不希望生活愉快? 可是,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 因为我们常常会碰到不称心的人,不如意的事。尤其刚刚步入少年之旅的中学生,随着青春意识的一天天觉醒,幼稚与成熟并存,自尊与烦恼共增,一旦受了委屈,忧郁的感伤就笼罩了我们的心头,生活也随之失去了光彩。 其实,好多时候,我们受到的委屈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的怨恨也并非我们所感觉的那么理直气壮。假如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给以冷静的思索和应有的谅解,那么,很多怨恨可以化解,很多烦恼都能释然。 可惜,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体谅。这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是人生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努力去掌握它,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严峻的课题。 3、班级讨论,发表对作品的看法:“你最喜欢哪篇作品,为什么?” 4、 评委陈述评价意见。 引入学生做评委,丰富了活动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锻炼了学生参与研究和品鉴的能力。 5、教师小结。 点评学生在交流会上的表现,以鼓励性语言为主。 三、布置作业 写一篇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的文章。要求600字以上,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内容不与课上的重复) 【教学后记】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赢得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他们不再是课堂上的被动者,而成为这次活动的参与者、策划者、主持者和评价者。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始终跳动着同学们创造的思维火花,锻炼着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他们积极主动地当主持人,热情地为活动出谋划策,平时顽皮的于海运同学为了实现做一个优秀评委的愿望,认真地拿起了作文书去研究那里面的评语;一向害羞的史兰香同学也在全组同学的推荐和鼓励下,勇敢地登上了作品交流会的讲台。我听着他们的述说,惊喜地发现,每一篇作品都独树一帜;王柳借一首《心愿》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她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烦恼后,怎样在妈妈的帮助下摆脱烦恼来实现美好愿望的动人故事;付思琪同学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住宿生在面临学习和生活的矛盾选择时的真实心态。当我看到在交流会上,陈亚同学在谈自己为什么喜欢刘美同学的作品时,因为内心情感的强烈共鸣而潸然泪下,很多同学也都热泪盈眶时,我不禁为孩子们的真情流露而激动不已;听着评委们郑重其事地宣读他们富有独创见解的评语时,我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是惊讶,是欣慰,是自豪。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与写作、口语交际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写作和口语交际来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抒发他们的真实感受。我发现语文是那么鲜活生动而亲切地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这次活动还很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自农村的这些孩子,他们是内向而不善表达的,但是活动却唤起了他们内心积聚的热情,调动了参与意识,培养了创新、探究与合作的精神。从活动一开始,全体同学都加入进来,出主意想办法,例如,我们的评价,最初是十分制,但是我觉得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于是有的同学提议采用设立“最_______奖”的评奖形式,于是就有了“最佳创作奖”、“最佳朗诵奖”。从同学们的反映看,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 这次活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同学们的自主性,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学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为语文学习拓展了一片广阔的领地,并且为他们排解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使他们学会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成长的烦恼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