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C >>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 >> 正文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教学设计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 朱倩倩     【三维目标】

  1、明确成语的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文化。

  2、难点:

    正确使用成语。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那么这文化中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观呢?今天,我们将从成语的学习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学生活动   猜一小会儿──看图猜成语(幻灯片)

  教师小结: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   2、寓言故事。   3、历史故事。   4、文人作品。   5、外来文化。

  学生练习:露一小手──根据成语的五大来源,说说你记忆中每一类的成语还有哪些?


三、成语的文化内涵

  1、成语与自然文化:“江山如”“凄风苦雨”“傲霜斗雪”

    小结:这类成语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精神。

  2、成语与服饰文化:

    “凤冠霞帔”“珠围翠绕”“荆钗布裙”

    “披红挂彩”“披麻戴孝”

    小结:服饰是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志趣节操、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

  2、成语与建筑文化:

    “雕梁栋”“曲径通幽”

    小结:中国古代的楼台宫室建筑,不仅突出地表现了古人在建筑设计上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等级制度和经济地位上的鲜明不同。

  3、成语与文学艺术:

    “烘云托月”“入木三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小结:文学、绘、音乐、书法等都是汉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汉语言中有大量反映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成语,从中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它们的基本面貌。

  4、成语与教育:

    因材施教青出于蓝循序渐进言传身教

    小结: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以其珍贵的精神营养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5、成语与爱情:

    “浓情蜜意”、“山盟海誓”“纸短情长”、“魂牵梦萦”

    “月下老人”的传说

    小结:人们借有尽的文字传达无尽的情思,寄托对爱情的美好愿望。

  6、成语与做人:

    高风亮节 浩然正气 光明磊落 两袖清风

    学生练习:试一小下──

    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三、成语的运用

  1、读音:

    人才济济 乳臭未干 大腹便便 如法炮制

  2、字形:

    相形见绌(拙)病入膏肓(盲)沧海一粟(栗)

  3、高考成语题主要设置误区:先举例再小结

   ⑴ 望文生义    ⑵ 轻重失度    ⑶ 误用褒贬

   ⑷ 语义重复    ⑸ 谦敬错位

  4、成语新貌:

    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乐在骑中”“默默无闻”等广告语,你能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几例吗?

    明确:别具一革、随心所浴、食全食美

    讨论:你如何看待成语的这种新面孔?

    点拨:这些借双关、谐音等手法创作的广告语,含蓄幽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谐音广告的泛滥破坏了汉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对人们产生误导和影响。

  5、学生活动:合作一小段──成语接龙

    以“大庭广众”“石破天惊”和“鲜为人知”的最后一个字为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接龙。


四、课堂小结

  成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全面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我们是炎黄子孙,所以应该学好、用好成语,将其文化内涵得以传承。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