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致大海 >> 正文

 

《致大海》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大海》,在这里,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等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致大海》是语文出版社基础版第四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诗歌中运用象征的意义,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致大海》是抒情诗中的精品,作者认清新优美的诗歌语言引导人们去领略异国情趣,并感受作者自由奔放的情感,领悟诗人对:“为自由而战,为自由献身”的追求。《致大海》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大海的特征,而且在语言技巧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学好普希金的《致大海》一诗,对今后学习中外诗词大有裨益。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力求体现诗歌教学的人文性和独特性。根据《中职语文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致大海》作如下处理。

2、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习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①让学生透过生动形象的语言领略诗歌主旨。

②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行文思路和诗歌的韵致。

(3)情感目标:理解海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习普希金遇到困难时仍然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诗歌的意境,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究诗歌的内涵和韵味,在反复朗读中抓住诗人的思想情感。

4、教学难点:

   透过诗歌的语言了解内涵,学习象征手法。

5、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但对跳跃性强,意境深隧,内涵丰富,韵味十足的抒情诗尚接触不多。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2)校情分析

我校办学历史三年不到,地处农村。农村孩子学习语文较被动,语感较差,语文基础薄弱,加上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佳。给本课教学也带来了难度。

6、教具的使用: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给学生以直观教学,同时配有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二、说教法与说学法

教有法但无定法。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而且能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本诗的教学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以下的教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有些人读诗,但读后只能隐隐约约记住几个词句,有些人读诗,读后、诗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致大海》这首名诗,如果由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致大海》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入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主朗诵。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鉴于学生基础差,分析能力学习等特点。在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有难点。因此,通过示范,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

3、学法指导。教育家皮亚杰指出:“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再学法指导中,我坚持“三有利”原则: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教学生学会思考。

(2)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

(3)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人文修养――教学生学会做人。

总之,诗歌的学法最重要的是诵读法。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诗的音美、形美、意美。

三、说教学程序

总的用一句话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1、导语设计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桨,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外国诗的情趣,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简介背景

1820年,普希金因创造了大量抨击暴政,讴歌自由的诗歌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奉承当地总督,于1824年又被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历史上那些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全诗抒情气氛浓厚,感情深沉而又强烈,是一篇朗读与鉴赏的好教材。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致大海》是作者被流放时写的。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乐观、积极的情怀。

3、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而不能言传,所以我准确地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诗歌内容。如自主朗读、整体朗读、听录音读等。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大海及其特点。同时,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允许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作如下的质疑,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当然,这些问题事先设计的,等到学生讨论差不多的时候才展示。

(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句找出来。

(2)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以上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由点入面,将零散的内容加以集中。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教学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交流,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读出情,培强诗歌赏析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学生的质疑,落实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4、具体研习

(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2)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

(3)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研习以上问题,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使他们能透过诗歌语言了解诗歌的内涵。

5、欣赏品味

诗歌的学习重在品味,尤其是对诗歌的语言,通过品味,能提高学生的语感。通过品味,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品味,促使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找出典型的句子让学生品味分析。例如:“好像…….,你召唤的喧响。”一句,让学生欣赏品味,在欣赏品味中体会到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

[设计意图]这步骤设计目的让学生各抒己见,但因基础不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表达得很透彻,或不能表达,但教师仍要以鼓励为主,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使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收获。

6、朗读比赛

如果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学生绝对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我开展朗读比赛,各组推荐两名学生朗读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时朗读较好的学生作评委,进行打分评比,最后全班配乐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用了这样一个句式:“我欣赏_____________一句,因为_____________。”根据学生素质较低,我先作示范,再让学生写。

设计意图:利用朗读比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起学生的自主活动,设计的句试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由扶到放的过程。

7、比较分析

出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要求学生从诗歌的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作比较。

设计意图:设计此题步骤的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通过比较,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普希金诗歌的风格。

8、板书设计:

海景、意象                                情感               结构

(1)蔚蓝色的波浪,娇美的容光            悲苦             告别大海

(2)阴沉的声调,深渊的音响                痛苦             追求自由

(3)峭岩,风暴的渲响                            激昂             崇拜英雄

(4)海湾、阴影、闪光的波浪                热爱             再别大海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的特点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诗歌的面,明确诗人的感情和诗歌的结构和诗歌的结构,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内容的了解。

     写完说课稿。我感想万千,反思重重。若教本诗,进行一节节的分析,一个个问题简单的提问,老师包办一切,学生一定听得累,教师一定教得累。是因为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但这次,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来实施,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致大海,普希金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致大海》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