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致大海 >> 正文

 

读普希金的《致大海》

我没有读过普希金的传记,因此我谈普希金,只是根据我对他的诗歌的理解,以及我对他的热爱。

一位作家说过:我与普希金是忘年交,他今年二百零三岁了,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但是,他早逝了,他只活了三十八岁。

这些话,也正是我想说的。

我始终记得在下乡的日子里,第一次读到普希金时的情形,那是三十年前的一个夜晚,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我在一个朋友的手抄本上看到下面这首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阴郁的日子须要镇静。

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

心永远憧憬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阴沉: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

我那昏暗的心一下子就给点亮了,那间黯淡的小屋就像忽然射进了阳光。后来,这首诗就成了我们在那样的一种底层痛苦生活中的慰藉与希望。

那时,我就在想,他一定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如果我能够跟他交往,那我一定会成为他的很好的朋友。

我知道他在俄国地位是非常之高,他得到了俄国社会最大范围的普遍认同的。有这样一个事实,在是中国决不会发生的。那是在德国人打到莫斯科城下时,苏联领导人发表演说,说,敌人已经打到我们的家里来了,侵占了我们家园,屠杀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是普希金、托尔斯泰的子孙,我们怎么能够容忍敌人暴虐,让我们上战场杀敌吧。他用普希金来号召人民上前线,特有鼓动力。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绝不可能号召我们的人民说,我们是曹雪芹的后代,是杜甫的后来,让我们去杀敌吧。

还有一个事实,上海有一个广场,大概是俄罗斯时代的建的,那里摆着的能够代表俄罗斯的象征物是什么呢?就是普希金的雕像。

这还说明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普希金的诗歌里有一种力量的东西在里面。我们读曹雪芹、读杜甫,决不可能找到这样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去上战场。

对于他的诗歌将要发生的影响,他自己是有所估计的,在一首题为“纪念碑”的诗歌中,他说道:“我的名字将传遍伟大的俄罗斯,/她的各民族的语言都将我呼唤。/我将被人民喜爱,他们会长久记着/我的诗歌所激起的善良的感情,/记着我在这冷酷的时代歌颂自由/并且为倒下的人呼吁宽容。”

这种自信没有让我们感到一种狂傲,而是觉得非常的真诚和自然。

他的诗写得非常明朗和嘹亮,一点也不晦涩、低沉。他的整个诗歌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光明的、浑厚的,勃发着生命力的;他的诗的色调没有灰暗的、冷色的。即使是在表达他的愤怒和伤感时,也是喷薄而出的,激情汹涌的。所以,在俄国很多人把普希金看成是太阳

把他看成是太阳,是因为他的诗传达了一种光明的理念、幸福的理念,给黑暗的、痛苦的俄罗斯一种光明和一种幸福的冲击。读着他的诗,你就能朝前走。读着他的诗,你就能感到一种力量。在俄罗斯,只要读着他的诗,你就能找到知音、找到力量。这种光明感,是他诗歌的主要特色。

像《致大海》这首诗,确切的背景就是他给流放到一个小岛时所写的。他没有给黑暗折磨得缺乏生机,而是以内在的光明穿透黑暗和绝望,面对大海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想做一个比较:当年,李白给流放到夜郎,中途突然给赦免了。于是,他从白帝城他掉转头朝回走,心情无比的激动,写下了那首闻名的《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更多地表现出了作者自己的心中的一种被释放的欣喜,这里面有着他的个性的一种张扬。读这样的诗,你能够获得愉悦与欢快,但是不能从中获得力量与温暖。

普希金则不是这样。你读一读这首诗中的诗句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读着,读着,你就禁不住心中热血沸腾的。

因为你能够感觉得到他内心深处的自由精神和自由意志,以及不断张扬的生命力,和向外放射的青春活力。专制束缚了他的活力,束缚了他对世界的关爱,他就要去冲破它。这种自由精神、意志力和创造力,包括他的不和谐、不合作,都是一种力的张扬。

有人曾经做过比较,说他和托尔斯泰都有一种光明,但是,托尔斯泰像父辈般的,那是长者的光明,有包容力的光明。而普希金的光明是孩子般的光明,他始终在放纵地歌唱。

在这首诗中,他歌颂自由,他歌颂为自由而献身的人物,他把这些人物都与大海连接在一起了:是大海在召唤着他们,是大海激发了这种自由的因子。

我们读着、读着,就能感觉到一种东西在我们心中澎湃着,翻滚着。

读这样的诗歌,我们也有着一个障碍,那就是我们不懂俄文,只能读汉语翻译的。而这种翻译,往往是要流失很多的节奏与韵律的信息的。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普希金的诗“所表现出的音调的美与俄国语言之间的和谐,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浓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剑戟一样的坚固而有力。”这样好的语言感受,隔着语言的墙,我们是无法享受的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致大海,普希金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读普希金的《致大海》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