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广东省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薛秉忠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根据阅读提示、课文内容、自己所需”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2、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根据阅读提示、课文内容、自己所需”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2、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学导过程】 一、设疑谈话、导出新课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食、住、安全。) 如果一个人失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还能生存下去吗? (不能。) 但是就有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却生活了二十几年,你们知道是谁吗? (他就是鲁滨孙。) 2、出示课题,交待出处: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上一篇著名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本篇课文是作者用精确的语言浓缩了小说的内容、情节,读后会使我们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生制定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根据什么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参照阅读提示及主要内容)。 二是根据思想内容(思考作者写作目的)。 三是从语文学科特点上定(学习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运用)。 2、生:制定、交流目标。 3、师梳理目标: 一、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二、是什么力量使他战胜这些困难的? 三、学习、积累描写困难、战胜困难的好词佳句。 三、生提出完成目标的方法 1、完成第一个目标的方法是: 认真读书,读懂课文内容; 2、完成第二个目标的方法是: 抓住重点事例、词语反复读、研究、感悟; 3、完成第三个目标的方法是: 边读边划边记,自己选择要学习积累运用的语句。 四、学生自学第一个目标 五、交流反馈,点拨强化 1、什么困难: 就导语直接进入: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没有安全。 2、怎么克服的: 吃的:(先找、打猎、捕鱼、圈养、种。)重点感悟“种”和“圈养”。鲁滨孙想了许多的办法,但是只能是暂时的,要长期地生存下去,就要有长期的办法。 住的:(有水、遮阴、能看大海)重点感悟“看大海”,深刻体会鲁滨孙在这几乎是绝望之中,还在时时想着回到祖国,没有放弃。 3、强化训练: 用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上述重点感悟的内容。 例:鲁滨孙不但解决当时吃的而且还留下仅有的麦种,把它种在地里,让它长出更多的粮食。 安全:教化野人成为伙伴。 结果:鲁滨孙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 六、学习第二个目标 完成方法: 1、师用激情的语言进行小结过渡,促使学生深刻感悟,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例:鲁滨孙在荒岛上能生活二十几年,他没有被饿死,没有被冻死,没有被野兽吃掉,没有被野人打死,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 (这简短的过渡语,打动了孩子们的心,心中的火焰一下子被点燃,是啊,是什么精神使他能这样?大家开始研究,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2、生研究,体会。 3、交流、反馈: 鲁滨孙想活下去,想回到祖国,所以他不但有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而且还有善于克服困难的办法。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感受,加深对中心的感悟。) 生:我没有遇到没吃、没住的困难,也很难感受,但是今后不见得不遇到困难,当我遇到困难时会记住鲁滨孙的。 生:鲁滨孙在船舱里找到那么多的钱,可是在荒岛上也没有用,充分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那什么是万能的,这篇文章充分告诉我们,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是万能的。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多好哇,现在你们还很小,你们的路还很长,在你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希望你们像鲁滨孙那样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那你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 七、学习第三个目标 完成方法: 1、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 (师运用简短的过渡语:作家将长篇小说浓缩成一千多字的文章,又使我们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体会到一种精神,可以看出文章的语言是多么精炼,同学们一定很喜欢,那我们就来学习积累一下自己喜欢的词语。) 2、先用笔划出自己要积累的语言,然后再读几遍,能记下来就记住。 3、交流: 恐惧万分、寂寞、一丝安慰、天涯海角、日晒雨淋、淡忘…… 4、教师指导运用。 八、总结 师:……如果你们还想细致了解鲁滨孙,去读一读原著吧。 【课例点评】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名著,距现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被节选小学语文的一篇略读课。薛老师立足自己专题的突破点──教给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完成目标的方法。从这节展示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个突破点研究的成果,深化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一、巧设导语,激发求和欲 薛老师以一个人生存的条件,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认真思考之后,各抒己见,当同学生在共同认识到生存的必要条件时,薛老师就以十分生动深沉的语言来描述:“世界曾有一个人在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没有安全的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听了老师这简短的描述,感到震惊,渴求知识的烈火开始在心中燃烧,急迫地想知道他是谁。薛老师恰到好处地引出课题。这一环节告诉我们导语设计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不可牵强附会,又不能平淡无味。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内容特点出发,借助一些传媒,既简又精,让语言传神,用生活经验唤起回忆,用画面、媒体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兴奋。 二、专题研究,成果显著 薛老师这节课以自己的研究专题为中心,大力凸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伊始,老师就让学生自己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已掌握了制定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例: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目标(可参照阅读提示,课文内容);有关思想内容方面的目标(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及重点段落、词句的感悟);有关语文知识方面的目标(要学习的语言文字、表达方法,可参照课后训练题)。由于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制定目标的基本方法,所以学生很快地就制定好学习目标。经过老师的归纳梳理后,学生很快就进入选择完成目标的方法的思考、交流。然后学生各自选用自己喜欢的最佳的方法进行自学。 薛老师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就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而且掌握了一定方法。这就有力地告诉我们,只要沉下心来,潜心钻研,在实践中不断地探讨就会有成果。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可塑性及他们的发展在于老师的引导。 三、激情燃烧、感染学生 听课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薛老师的课是激情燃烧的课堂”。真是这样,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词。薛老师精力充沛,饱含激情,表现在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铿锵有力,句句到位,字字落地有声。他的激情不断地感染学生,他的激情不断地使课堂升温,他的激情使学生学习的情绪不断高涨。 人们都说语文是艺术,语文课是充满艺术的。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奉献给学生,学生则在欣赏中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四、以人为本、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无法脱离人文性、思想性是不待言的,但如果因为近年来把语文课教成“纯知识课”,破坏了“人文性”,而反过来以人文性取代工具性,这是误区!叶圣陶先生曾说:“我说语文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这就暗示我们这是一种特殊的工具──能传承文化,交流思想的工具,人文思想蕴含其中。本节课薛老师很好地处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读书、理解内容、学习语言的同时都在感悟鲁滨孙的那种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并能进行有实际价值的模拟体检,突出了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 五、大胆摒弃,突出重点 每篇课文都是学习语文的例子。薛老师牢记这一点,摒弃了逐段逐句的分析理解,而是紧紧地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一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二是尊重学生的要求,完全为学生服务;三是抓住训练点,进行强化,使之训练到位、扎实,效果明显,可信可学。 六、查找问题,深刻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标准的研究、贯彻之中,每节课都是在动态的研究之中,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薛老师这节课有三个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1、语言积累与运用: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作为语文课及本节课的一个学习目标,在时间上应该是充分的,应该给予保证,薛老师在这方面有一些忽视,所以学生感到匆忙,无论在选择上还是在交流上及老师补充上都有一些不扎实的感觉。 2、 外延、拓宽要把握“度”: 语文课的外延及拓宽的内容,都要从教材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绝不可牵强附会,或因噎废食。本节课引导学生模拟体检的时间多了一些,应该把握一个“度”,适可而止。 在此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鲁滨孙的一些故事,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兴趣及口头表达能力。 3、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机智十分重要。老师要机敏地抓住课堂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到位的训练。本节课有一个地方老师没有抓住,真是可惜可叹。 例:鲁滨孙在船舱里找到了许多钱,老师问学生怎么看这些钱?一生马上说:“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老师对这一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深究。又一生回答说:“在这荒岛上钱不能花。”老师对这个回答显然很满意,又强调了一遍。我认为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很深刻,老师应该紧紧抓住“金钱不是万能的”进行人文教育,是一个难得的教育素材。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鲁滨孙飘流记,笛福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