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下面是教学过程中“名句鉴赏”部分的课堂实录片段:
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描写“愁”的旷世名句。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李煜将自己的愁苦喻为“一江春水”,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同学思考讨论)
生:他把“愁”喻为“一江春水”,从而把抽象的“愁”写得很具体、很形象。
师:我国古代诗歌中描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许多诗句都把抽象的“愁”具象化了,写得很精彩。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易安居士的愁是有重量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之愁是有长度的。但是,若将易安居士或李白之愁绪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愁相比,李煜的愁绪更显深广。原因何在?
生:与这个诗句的喻体“一江春水”的特征有关系。我认为,江水烟波浩渺,正可以象征亡国之君李煜的无穷无尽的愁怀。
师:你从喻体的特征入手来分析,很好。那么,如果将浩渺的“江水”换成同样浩渺的“湖水’,效果如何呢?
生:湖水虽然浩渺无际,但较之江水平静,不能给人以波涛汹涌之感,所以就不能将后主之愁苦的升腾流动之感表达出来。
师:那么,将之喻为波涛汹涌的大海如何?
生:海水虽然一望无际,汪洋恣肆,但较之江水,却乏奔腾不息的气势。
师:所以,李煜这个亡国之君将自己的巨大哀愁喻为江水,最为恰切,也最能从深度和力度上抒发他翻腾着的不尽的亡国之恨。他的愁绪正如那“一江春水”波涛汹涌、汪洋恣肆、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汩汩滔滔。也正因为如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成为抒发哀愁的旷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