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依据
本首诗选自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设计思想
这首诗是李白在宣州谢眺楼上饯别他的族叔李云之作。诗人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这首诗就是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这首诗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欣赏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本诗的教学设计体现这样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加强重习惯、重积累、重情趣、重体验、重感悟等学习素质的培养,逐步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最后实现三个维度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背景,疏通诗句,并当堂背诵。
2、过程与方法:①有感情地“四读”——吟读,译读,背读,说读。
②引导学生深入体味、品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蕴涵的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欣赏。
2、体会诗人感怀万端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诗人“散发弄扁舟”这一逃避现实的做法。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1、指名学生背诵韩愈《马说》,并概述唐代人才的际遇导入课文。
2、指名介绍课题。(可联系课下注释①加以介绍)
3、诗作背景介绍。
4、板书课题,介绍学法——“四读”:吟读、译读、背读、说读。(在板书的课题下竖写着整齐的“四读”,并要求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一起说)
〔这是课的总起。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方法,目标明确。〕
二、吟读
1、指名朗读全诗。
2、比较朗读,介绍吟读的要求:①声音要有一点起伏;②节奏比较自由;③可以带一点古人的味道。
3、教师吟读示范。
4、学生尝试吟读。
5、教师点评,指出吟读存在的问题。
6、学生加强吟读,逐步掌握其要领,并适当点拨。
〔这是教学的第一个板块,紧扣“吟读”进行指导。教师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吟读要求,然后进行细致的指导。通过教师示范读、学生试读、教师点评,强化了吟读的要求,然后再进行点拨,学生基本掌握了吟读的要领。〕
三、译读
1、介绍译读的要求:①要求把古诗译成现代诗,以诗译诗,不要译成文; ②注意力求押韵,诗歌讲究押韵;③译诗就是把有些字解释一下,把有些字的意思扩展一下,写下来就是译诗了,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翻译。
2、教师示范译读。学生齐吟读第一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教师译读:离我而去的,过去的日子注定不可挽留。
学生齐吟第二句:“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教师译读:烦乱我心的,现在的日子又让我充满忧愁。
3、教师吟诵其余诗句,学生进行译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