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要求:
1. 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 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
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 导入课文
(1) 朗读诗歌导入。
(2) 由李白的身世导入。
二、 学生齐读全诗。
三、 讲解诗歌:
1.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饯别诗。
2. 开头即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借景抒情。
“蓬莱文章建安骨”以下四句自成一段,写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与族叔李云酒酣耳热之后谈话的中心。
“抽刀断水水更流”以下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
3. 每组派一代表朗读,男女生轮流朗读。
四、 小结:
李白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纵逸”风格。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
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无可奈何的心态。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五、 补充李白的诗歌《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教师简介这首诗的内容。
学生谈熟读后的感受。 教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一、目标:
1.背诵全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诗人感情的起伏跌宕,体会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
3、根据注释理解诗作以及诗中的典故。
二、走近李白
(一)李白诗最显著的特色?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的山水诗,总能以一种不隔、不俗的心情体验山光水色,常常凭着瞬间的直觉,把带着自然露珠的新鲜意象采入诗中。
2、出鬼入神,倘恍莫测
n 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难》 :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
3、-真正的“思无邪”
n 卸去 “文化”脂粉,还原诗的天然纯真。
n 《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一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何等鲜丽的画面。
n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在直觉的渗透中,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被打破了。诗的表现超越了修辞而联通着生命。
4、-别出心裁
n 用语典则推陈出新,暗用事典则了无痕迹,明用事典亦挥洒自如,若由己出。
《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这里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鹏之徒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它以四句化一典,渲染风起风歇,冲天簸海,显得才气纵横。
5、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
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就在于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
n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n 千古豪歌之冠 “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二)、面对李白,历代文人诗客如是说: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
太白诗豪迈清逸,飘然有凌云之志。--李纲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
(三)、李白的诗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
n 李白的诗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于其诗豪放飘逸、雄奇奔放、神奇莫测,更重要的是其诗歌中所蕴含的那种追求自由与理想、昂扬奋发的执着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一种执着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心境跃然纸上;“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一种蔑视帝王权贵的傲然作风令人振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种超然脱俗的洒脱令人一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种豪情万丈、踌躇满志的昂扬神态使人一览无余---这些精神,不仅对古人,甚至对今人,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鼓舞和激励着现代的人们。
三、新授
板书: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1、听读本诗
要求:听出轻重、节奏、感情。
n “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自由练读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轻重、感情。
画读诗
(1).自己朗读,仔细体会。分别标出表明诗人情绪低沉与高昂的诗句。
(.2)再读全诗,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看看像什么?
3、品读: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变化
(1)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2)诗人为什么会烦、会忧、会愁?
背景: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诗作的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3)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4) .前文中“长风万里送秋雁”一句提到,表明是白天,后文又说“欲上青天览明月”应是入夜之景,饯别的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呢?
n .白天。
n 因为下文说的是“欲”上青天览明月,这是诗人的想像,是一种虚实相映的写法。
(5)下面这这几句都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昨日之日不可留”
“今日之日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n 反复。
n 有一种复沓的节奏美。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淋漓尽致。
4、拓展
以李白的性格,他会一直过着这样“散发弄扁舟”的归隐生活吗?(结合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回答)
n 从他的生平中可知,此后他曾参加过永王李粼的幕府,在他61岁的时候听说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还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所以他以后很难一直归隐。
n 他接受的是儒家“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思想,可知他的归隐只能是暂时的。也许某一天他会把孤舟系上航帆,像《行路难》中所写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在图上添画帆的图形。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