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Q >> 秋思 >> 正文

 

[图文]【原文】秋思

 天净沙①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
  小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北京人),著名戏曲家。
  ②:黄昏时的乌鸦。
【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游子还在浪迹天涯。
【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天净沙·秋思 被喻为秋思之祖,用了白描的手法,创造典型的环境,能够烘托出那种思乡感情。
  元代四大戏曲作家:马致远、关汉卿、白朴、王实甫。
历代诗人同名作品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红叶黄花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秋思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品】: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摧。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作品】:秋思
  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摧。[一作李白诗]
  。
  【年代】:唐
  【作者】:许浑
  【作品】:秋思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年代】:唐
  【作者】:张籍
  【作品】: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相信你可以感觉到上一句中“意万重”极言“家书”意义重大,诗人在家书中寄以厚意(想些得很多)。然而像我们自己写好的一封重要的信一样,总是会担心自己没有在短短的信笺中把欲说之事言明,也就是“复恐匆匆说不尽”,所以才会在要寄出的时候再拆开来看看,确定一下,哪怕仅仅是给自己一颗定心丸。
  “复恐”一句,朴实而传神的表达出家书中蕴藏的情谊,着神而不露形。)
  【鉴赏】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作品】:秋思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秋思,马致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图文]【原文】秋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