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悯农古诗赏析

 

这首诗说明粮食来之不易。夏季的正午,烈日当头,给禾苗锄的农民汗下如雨。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来自于辛勤的劳动。

唐诗欣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成(1)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2)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3),粒粒皆辛苦。
【说明】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元和元年(806)进士,当过翰林学士,宰相,浙东观察使、淮南节度使。他最早创作了新题乐府二十首,成为新乐府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可惜这二十首新题乐府诗今巳不存,现存《昔游诗》三卷,《雅诗》一卷。这两首诗是他早年所作,以通俗浅显的诗句,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农民们的悲惨生活和痛苦的感情。

【注释】

(1)成:一作“收”。

(2)锄禾:指锄去禾苗间的杂

(3)餐;一作“飧”。飧,熟食。

【译诗】

其一

春天里播下了一粒种子,到秋季收获起万颗稻谷。

四海之内已没有一寸闲田,却还有活活饿死的农夫。

其二

中午头顶烈日锄在田间,地面上落下了一滴滴热汗。

谁能想到盘子里的饭食,一颗颗都来得是那么艰难。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悯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悯农古诗赏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