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读课文。
欣赏画面
看图背出画中相应古诗。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1. 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
2. 根据老师的描述,读诗题“江雪”,读出不同的味道。
3. 再次练习读诗,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4.读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板块:理解古诗,想象画面。
1. 任务驱动
2. 学习单一:
轻轻吟诵古诗,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到雪,感受到雪的?把它画下来,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时间:
3. 展示
预设:
● 独钓寒江雪
(在寒冷的,下着雪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 蓑笠翁
(天冷下雪,所以要头戴斗笠,身穿蓑衣)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雪很大,路上不见人影,山上不见鸟儿)
● 读诗,品味诗中蕴含的凄凉、孤独之感
4. 思考可以形容天气寒冷的词语。
预设:天寒地冻、冰冻三尺、滴水成冰、寒冬腊月……
(二)想象画面
1.学习单:
默默读诗,脑中想象江雪这首诗的画面,并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2.展示
预设:
千山万岭上的鸟都看不见了,许许多多的路上也找不到一个人的脚印。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3.边读边想画面。
第四板块:再读体会,领悟诗情。
1.学习单:
反复诵读古诗,想想这个老人为什么“寒江独钓”?说说你的疑问。
从他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他的举动,要告诉人们什么?
2.展示
预设:
这么冷的天为什么出来钓鱼?
你是不是生活贫困,没有饭吃?
这么冷的天能钓到鱼吗?
老人独自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钓鱼,很孤独,很凄清。
他的身上有一种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练习朗读、背诵
第五板块:拓展学习,比较异同。
1. 自读《题秋江独钓图》。根据释义理解古诗,读诗人生平简介,了解诗人。
2. 用语言勾画《题秋江独钓图》。
3. 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地点和是件是相同的,但时间是不一样的,诗人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 |
第一板块 :揭题初读。
1.多媒体出示几幅画。
猜猜这是哪几首诗描绘的画面。
2.同学们,刚才是画中有诗,其实呀,诗中也有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板书课题
这首诗中又有怎样的画面呢?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这是一首简短的古诗,大家已经预习过,老师相信很多同学能正确地读了。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注意古诗的节奏。
2.同学们,读古诗,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的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看诗题
雪的大小不同,读出的感觉就不同。如果只是轻轻飘落的几片雪花,你该怎么读?如果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怎么读?倘若是一团一团的大雪,你又该怎么读?
3.读诗就要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来,试着再读《江雪》,读出自己的感觉。
4.指名读
第三板块:理解古诗,想象画面。
(一)理解古诗
1. 既然这首诗的题目是《江雪》,那么诗中哪些词句让你看到了雪,感受到了雪呢?
2. 巡视,了解情况,个别辅导。
3. 导学
● 体会这句诗中古诗的“倒置”
● “翁”是什么意思?
根据字的偏旁部首,理解“蓑”“笠”
● 体会“千”、“万”,都是虚指。
“绝”、“灭”都是指灭绝,不见的意思。
● 如果没有“绝”、“灭”这两个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这两个字,使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是满目的皑皑白雪。
这又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4. 小结:这种侧面的环境描写多么巧妙啊,诗中只出现一个“雪”字,但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经感受到滴水成冰的寒气。
5. 此时此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天气的寒冷,你会用哪一个?
(二)想象画面
1.如果,我们把刚才说到的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图画。
2.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3.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读古诗,用你的朗读再现所想象的画面。
第四板块:再读体会,领悟诗情。
导学:
1. 同学们,在这寂静的冰雪世界,万物归巢,有一位老人却在迎风抗雪独自垂钓,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2. 看看江雪背后的故事。(柳宗元生平简介)
3. 现在,你的疑问解决了吗?
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渔翁之意也不在鱼。这位老人寒江独钓正是柳宗元自我形象的写照和寄托。
4. 这个“寒”还仅仅是天气寒冷吗?
5. 诗人的心情就藏在诗中,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那就是——千万孤独。
6. 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于一身”啊!再读
这“千山万径”的背景越广大,诗人也就越孤独。再读。
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把诗连起来读一读。
7.面对寒冷,老人动摇了吗?他——独钓寒江雪(读)。他屈服了吗?——“独钓寒江雪”(再读)。
从老人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是呀,坚持自己的理想,绝不向现实低头,相信总有一天能钓出自己希望的春天。
8.柳宗元借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成为诗中瑰宝的原因所在。
9.多媒体展示文中画面:师动情描述——群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江面上飘洒着片片雪花,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落,好像也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同学们,你们都是柳宗元的知音啊,你能把他的孤傲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自己练习一下。
指名读:
如果你就是柳宗元,面对冰天雪地,你会怎样吟诵这首诗,表达孤独和不屈?
如果你就是柳宗元,身处困境,深受迫害,你会怎样向当权者大声说出自己的坚毅与不屈?
10.面对朝廷的种种迫害和打击,柳宗元动摇了吗?他向黑暗的社会低头了吗?闭上眼睛,想象柳宗元孤傲的形象,背出古诗。
第五板块: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1. 出示《题秋江独钓图》
提供生字释义和诗人生平简介
2. 希望你们用刚才学诗的办法,自己学懂这首诗。
3. 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题秋江独钓图》
4. 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描写钓鱼的景象,但诗人的心境不同,一个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你是各有所得。
5.小结: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不一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找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