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 翻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涨平,两岸江面开阔,顺风行驶,白帆高高悬挂。残夜将近,旭日从海上孕育而出,时令虽是旧年,但春意已经闯入江南。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二.诗歌分析:
1.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示例(一) “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的景象;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2.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作简要赏析。
答:(1)不但运用对偶的修辞,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并且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富有生机。
(2)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残夜将近,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是旧年,但春意已经闯入江南的景象。
(3)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含时光流逝的道理,蕴含自然理趣,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对于颔联,请作简要赏析。
答:(1)运用对偶的修辞,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2)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潮涨平,两岸江面开阔,顺风行驶,白帆高高悬挂的景象。
(3)小景与大景相互衬托,画面精彩。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答:示例(一)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理由: A.“乡书”一词写作者给家乡亲人写信,体现深切的思念;
B.鸿雁是候鸟,秋季南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诗中“归雁”恰有此意。
c.“乡书”和“归雁”反复强调思乡情浓。
示例(二) 江春人旧年
理由:临近春节,一家人还未能团聚在一起,这一特定环境从侧面反映深切的思乡之情。
5.首联是怎样表现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的?
答:(1)诗以对偶句发端,工丽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2)这一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三.拓展。
1. 思乡诗句整理
【1.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疑是地上霜。 【2.贺知章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河南古代名人有哪些:
老子(春秋晚期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司马光(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中华民族一代英杰)
3.含“雁”的诗句整理: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