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次北固山下 >> 正文

 

《次北固山下》教案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翻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涨平,两岸江面开阔,顺风行驶,白帆高高悬挂。残夜将近,旭日从海上孕育而出,时令虽是旧年,但春意已经闯入江南。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二.诗歌分析:

1.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示例(一) “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的景象;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2.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作简要赏析。

答:(1)不但运用对偶的修辞,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并且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富有生机。

2)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残夜将近,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是旧年,但春意已经闯入江南的景象。

3)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含时光流逝的道理,蕴含自然理趣,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对于颔联,请作简要赏析。

答:(1)运用对偶的修辞,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2)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潮涨平,两岸江面开阔,顺风行驶,白帆高高悬挂的景象。

3)小景与大景相互衬托,面精彩。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答:示例(一)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理由: A.“乡书”一词写作者给家乡亲人写信,体现深切的思念;

       B.鸿雁是候鸟,秋季南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诗中“归雁”恰有此意。

c.“乡书”和“归雁”反复强调思乡情浓。

示例(二)  江春人旧年

理由:临近春节,一家人还未能团聚在一起,这一特定环境从侧面反映深切的思乡之情。

5.首联是怎样表现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的?

答:(1诗以对偶句发端,工丽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2)这一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拓展。

1. 思乡诗句整理

1.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疑是地上霜。 
2.贺知章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河南古代名人有哪些:

老子春秋晚期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司马光(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中华民族一代英杰)

3.含“雁”的诗句整理: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次北固山下》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次北固山下》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