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蚕妇”教学案例

 

  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蚕妇:养蚕的妇女。

  归:回来。

  满:全,整个。

  遍:全。

  者:……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学者"、"使者"体会理解;再说说"遍身罗绮者"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昨日入城市:一个从事养蚕纺织劳动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

  归来泪满巾:回来后,泪水浸满了衣襟。

  遍身罗绮者: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

  不是养蚕人:不是养蚕织布的劳动者。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泪: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基本一样。

  满: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一样。

  者:第三笔撇要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日"。

  归:左窄右宽,左边高而长,第一笔是小竖。

  2、抄写下面词语。

  蚕妇养蚕昨日归来遍身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同学间相互评分,记录在书上。

  点评: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教学不但要掌握全体学生发展的共同特点,而且要熟悉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扩大发展的局面。教学是师生间的教和学的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对学生的学情要有充分地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本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学为重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领会诗中的意思,再通过交流来巩固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认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指名读《蚕妇》。
2.介绍作者(知诗人)。
作者张俞,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县(今四川)人。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后来有人推荐他,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他却不接受,隐居家乡。著有《白云集》。
3.解诗题,知背景。
蚕妇:即养蚕的妇女。《蚕妇》一诗写于北宋时期,当时官府机构臃肿,统治阶级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加上与辽、西夏妥协求和,使北宋政府财政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封建统治者拼命向人民榨取赋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诗人以此为背景,写了这首诗。
4.解词句,明诗意。
(1)学生试读《蚕妇》这首诗。
(2)指正读音,教师范读。
(3)指名让学生朗读。
(4)齐读,巩固练习。
(5)学生自读诗词,同桌之间试说诗意。
(6)让学生针对试说诗意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质疑。
(7)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8)指名读诗句: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9)解释词语:
昨日:昨天。
入:进到。
市:做买卖。
归:回来。
巾:手巾或其他擦抹用的布,古代妇女多佩带在身上。
满:这里说明泪水流得多。
(10)说句意。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将词义代入句中,串连成通顺的句子,表达句意。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个住在乡下的养蚕妇女,昨天到城里去赶集,回来的时候泪水不断,走一路,哭一路,泪水把手巾都浸透了。
(11)指名读诗句: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12)解释词语。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罗绮者”就是穿绸缎衣服的人。泛指剥削者。
句意:这两句承接上两句,讲明蚕妇“泪满巾”的原因,是因为她看到全身穿着绸缎衣服的人,并不是养蚕的人。
5.悟诗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蚕妇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蚕妇”教学案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