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缂備浇顔婄欢姘舵偟閵婏妇鈻旀い鎾跺枑閻庮噣寮堕悜鍡楀鐎规洩鎷�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张俞 蚕妇

张俞 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注释 ①蚕(can)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②张俞——宋代诗人。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省郫县)人。屡考进士不中,曾被推荐入朝作官,未应召,从此隐居四川青城山上的白云溪,过着闲适生活。著有《白云集》。 ③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④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⑤遍身——全身上下。 ⑥罗绮(qǐ)——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解说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封建社会的痛恨。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回忆《悯农二首》,请学生分别背诵。
  2、《悯农二首》写的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粮食,可是自己却得不到,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蚕妇》一诗是以从事纺织的劳动人民的口吻介绍了她们看到的场景,板书课题:《蚕妇》

二、学习新课
(一)投影列出学习步骤,学生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二)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蚕 妇 昨 归 泪 遍 满 者 养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蚕:上面是"天"字,第一笔是横。
  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与"作"区分。
  满: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大三点水,小字头)
  养:第六笔是撇,不是竖。
  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蚕妇:养蚕的妇女。
  归:回来。
  满:全,整个。
  遍:全。
  者:……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学者"、"使者"体会理解;再说说"遍身罗绮者"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昨日入城市:一个从事养蚕纺织劳动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
  归来泪满巾:回来后,泪水浸满了衣襟。
  遍身罗绮者: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
  不是养蚕人:不是养蚕织布的劳动者。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蚕妇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张俞 蚕妇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