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蚕妇》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

  学一学

  一、词语积累

  1.市:①集 市。课文中指赶集。②城市。如:西安是一座大城市。

  2.罗绮者:身穿绫罗绸缎的人。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归--回 遍--全 满--全

  反义词:归--去 入--出

  三、难句讲析

  1.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昨天去城里赶集,回来时泪水却浸湿了手巾。

  2.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全身穿满绫罗绸缎的人,没有一个是养蚕的劳动者。这句话提示了剥削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象。

  练一练

  一、比一比,读一读,再组成词语。

  二、在粗体字正确的解释后打(√)。

  昨日入城市

  ①赶集。( )

  ②城市。( )

  三、按照重音和节奏朗读这首诗。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读一读

  《蚕妇》这首小诗通过描写一个养蚕的劳动妇女生活中的细节,揭露了封建社会中 "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象,是一首立意深刻、语言通俗的好诗。唐朝诗人杜荀鹤也写了一 首《蚕妇》,读一读,想一想诗句是什么意思:粉色金无饥色加,岂知人事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封建社会的痛恨。更多内容请访问www.060s.com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回忆《悯农二首》,请学生分别背诵。

  2、《悯农二首》写的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粮食,可是自己却得不到,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蚕妇》一诗是以从事纺织的劳动人民的口吻介绍了她们看到的场景,板书课题:《蚕妇》

  二、学习新课

  (一)投影列出学习步骤,学生自学。更多内容请访问www.060s.com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二)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蚕妇昨归泪遍满者养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蚕:上面是“天”字,第一笔是横。

  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与“作”区分。

  满: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大三点水,小字头)

  养:第六笔是撇,不是竖。

  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蚕妇:养蚕的妇女。

  归:回来。

  满:全,整个。

  遍:全。

  者:……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学者”、“使者”体会理解;再说说“遍身罗绮者”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绮:有文彩的丝织品。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读读、背背、写写”的方法学习这首诗。摘 自 小 精 灵 儿 童 资 讯 站

  2.学习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修订大纲精神,放低内容理解的要求,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上课。全班背诵古诗,教师板书课题。

  2.认识课题。拼读生字“蚕”(cán),齐读课题。

  师:谁能结合课本插图说一说“蚕妇”是什么人?

  生:“蚕妇”指养蚕的妇女。

  师:是养蚕的妇女。准确地说是古代靠养蚕维持生活的妇女。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蚕妇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蚕妇》教学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