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蚕妇》 教案

 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读读、背背、写写”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2.学习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修订大纲精神,放低内容理解的要求,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上课。全班背诵古诗,教师板书课题。
  2.认识课题。拼读生字“蚕”(cán),齐读课题。
  师:谁能结合课本插图说一说“蚕妇”是什么人?
  生:“蚕妇”指养蚕的妇女。
  师:是养蚕的妇女。准确地说是古代靠养蚕维持生活的妇女。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
  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詹老师善于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诗
  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请借助拼音读生字,并试着读整首诗。
  (学生自由试读)
  2.学习生字。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蚕、归、泪、罗、绮、者”,学生拼读。
  巩固读音。大屏幕上飘下写有生字的汽球,学生读准字音汽球自动爆裂。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评: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行!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通、读好,在读中自悟,余下的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齐声)好!
  师:(范读)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评:看,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征求意见,很在乎学生的鼓励,课堂充满了亲和力】

  三、背诵
  1.试背。
  师: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书!
  师:背书就背书。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评:原定学习步骤是读通后议内容。学习中学生会读了马上要接下去背诵,也是顺理成章之举。教师根据课堂进度,顺应学生心理,灵活地变动顺序,让学生马上背诵。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落实】
  2.汇报背诵结果。
  师: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评:班级学生人数多,面向全体不好操作。这个片断值得借鉴】

  四、默写
  1.先练难写的字。
  师:课文会背了,想干什么呢?
  生:默写。
  师:好的,默写时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会写的字多写几遍。哪个字不好记?
  生:“妇”和“归”不好记。我这样记,它们右边都是横山,妇女的妇是女字旁,归字左边和师字左边一样。
  生:“蚕”字是“天”字头,不是“夭”字头。
  2.全班同学安静地默写。
  3.反馈。
  师:写完的同学上来将作业投影放大给大家欣赏,最好做些介绍。
  生:(操作展示仪放大作业)我写的全部对,而且字很端正。
  生:(同上)我竖着写,大人写古诗都是这样写的,大家觉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
  【评:喜欢表现是儿童的天性。课堂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动力】

  五、讲书
  1.粗通诗意。
  师:同学们有哪些词句读不懂吗?
  生:请问老师,“罗绮者”是什么意思?
  (师点击“罗绮者”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罗绮”“罗绮者”“遍身罗绮者”)
  师:第一句有两个字:城市。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分析判断。
  (师点击课件,屏幕展示以下内容。〈1〉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如北京、福州、宁德等;〈2〉城市:城指城里,市指做买卖。学生对照诗句讨论后选择了第二种解释)
  师:记住了吗,“城市”在诗中是两个词呢。
  2.说说全诗大意。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六、延伸
  1.补充6首有关妇女题材的诗歌让学生选择自读。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蚕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惟一一首写妇女的古诗。但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为我们写下了许多有关妇女形象的诗,使我们知道历代妇女是怎样生活的。老师从这类诗中选出6首印发给你们,可以自由选读。
  (6首诗是《幼女词》《新嫁娘》《富贵曲》《田家三咏》《闺怨》《为女民兵题照》。全班同学或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讨论)
  2.自由点击课件资料深入学习。
  师:老师的课件内有这6首诗的详细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台自己点击。
  (几位同学主动上台点击课件相关内容,浏览讨论)
  【评:新大纲指出,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个教学环节就是有益的尝试】
  3.下课了,老师将一张软盘寄放在班长处,让家有电脑又有兴趣的同学借回家自学。

  【总评:这节课根据新大纲要求,放低了古诗内容理解、情感体验等要求,老老实实地引导学生参与读、讲、背、写的语文实践。特别突出以下几点。】
  1.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本质所决定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中,才谈得上落实主体地位。这节课从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时间上给予保证,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节约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掌握学习方法;三是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始与学生商定学习方法,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后留给学生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空间。
  2.面向全体,着眼发展。教师心中装着全班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习机会,不搞一刀切,允许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方法,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与发展。学生既可以在课内点击课件资料自学,还可以借软盘回家自学,沟通了课内课外,拓展了时间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等机会。
  3.较好地落实了思想教育内容。这节课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力求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容,唤起学生对蚕妇的同情心,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感情。
一、教学要求更多内容请访问new.060s.com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

  二、教材说明

  《蚕妇》这首诗分两层来写。第一层两句,诗人用明白如话的诗句向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情境:一位养蚕的妇女,昨天到城里去赶集,回来的时候哭得泪水把手巾都浸湿了。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向读者补述了蚕妇痛苦的原因:她看到全身上下穿绸缎衣服的人,都不是养蚕人,这是多么不合理啊!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带。

  2?让学生了解养蚕以及由蚕丝到绸缎的大致过程,了解其中的辛劳。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蚕”是平舌音,“者”是翘舌音,“遍”的声母是“b”,不是“p”,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着重提醒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满: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上面是字头,下面是“两”。

  养:共9。笔顺是养。

  “昨、者”:可以利用熟字“作、都”识记。

  “妇、归”:右半边相同,左边偏旁不同,注意区分字形。

  2?写字教学。

  满:左窄右宽,不要把“三点水”写在“字头”下边。

  遍:先写“扁”,后写走之。

  蚕: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要舒展。

  罗:上短下长,“”的起笔位置要适中。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蚕妇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蚕妇》 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