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是晚唐诗人。晚唐,是个动荡的时期。安史之乱后,晚唐国力日益颓败,内忧外患严重,一方面是藩镇割据的局面使得中央政权实际上处于无权可言的状况,后来各藩镇更是各自称王,出现了“五代十国”的乱局;另方面,则是吐蕃、回鹘等外族的威胁,也大大削弱了唐皇朝。但在南方,如江浙一带,因为远离政治漩涡,仍能保持歌舞昇平的状态。
这首七绝,描写的是杜牧在南京的游乐地秦淮河看到的景象。杜甫看见眼前的景象,想起唐朝国将不国的状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写的是朦胧的夜景:他的船在萧瑟的、寒气逼人的河道上(“寒水”)航行;夜雾(“烟”)弥漫河上,河上一派迷茫;天上的月亮洒下月光,月光透过迷雾,照着河滩上的白沙。——这样的景色,给人一个冷落萧条的感觉,这是从广角写环境。这样冷落萧条的环境,与杜牧此刻的心情与当时大唐的颓势是吻合的。
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是说他们的船驶进了秦淮河,在一酒家的埠头泊了岸。这是近环境的描写。这句诗的描写,字面浅近,明白如话,但却有丰富的画外情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秦淮河的特定环境:这是一个游乐之地;而酒家,更是这游乐之地中的花天酒地之去处。船泊酒家,就是进入这么一个特定环境之中了。此情此景,并没有写进诗行中,但读者通过深思与想象还是可以领会到的。
第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酒家传出的歌声带来感慨,是叙述,但也是感慨的抒发。这感慨是第二句没有写出来的情景引起的。第四句,直写“酒家”里歌女唱的是《后庭花》。酒店热闹闹、乱哄哄的,传出的歌声当然不只是《后庭花》,但诗人偏偏要用《后庭花》来指代歌女的歌声,原因乃在于:《后庭花》是有代表性的。这是一首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写的《玉树后庭花》的简称。陈后主,是个亡国之君,他是个不理国事的玩乐君主,要亡国了,他还在唱他的《玉树后庭花》,结果是,不但亡了国,连自己也成了敌国的俘虏了。现在是,杜牧听见酒家的歌女(“商女”)也在唱《后庭花》,就不由得联想起颓败的唐帝国来了,现在,唐帝国也处于亡国的边缘,但“商女不知亡国恨”,不知亡国的威胁已经逼近长江北岸了,还在(“犹”)隔着大江(“隔江”),在这江南一隅的秦淮河,唱着那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这表面说的是“商女”,是说歌女醉生梦死,不知有亡国之苦,其实贬谪的主要锋芒所向,当然不是“商女”,而是在“商女”周围享受着这靡靡之音的“客官”,特别是那些不管会不会亡国的达官贵人!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