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请想一想,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哪些民俗呢(2分) 答: 答案(示例):纳西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龙船节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黄梅戏——徽州的吟唱 杨晓民 走在乡村的路上,我们首先听到了乡村的吟唱。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情深意长的小夫妻回到家里耕田织布的时候,《天仙配》,流传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成了黄梅戏的代名词。 最初的时候,采茶歌或者黄梅调,是田野乡村的山歌小调和叙事民歌,安庆的民间艺人就是根据田野乡村的山歌小调和叙事民歌的特点,吸取了安徽地方戏曲青阳腔和徽剧的曲调、表演形式,进行充实和改造,然后,在广大的乡村演出。 没有遭到官府的禁锢,也没有受过文人的改造,黄梅戏从来在民间生长,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健康而纯正。广大的乡村,就是通过唱戏看戏来表达他们生活的平安和幸福的感受。 每年,在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里,乡村里总要演戏的,这就是社戏。乡村里的唱戏,往往是和一些宗教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戏开场了,乡村的人们也得到了某种降福祛灾的保证。 《安庆史话》这样评述黄梅戏:它生长在锦绣旖旎的江南,它不像秦腔那样融会着塞北草原的高昂气势,又不像河南梆子那样充满着黄河奔流的雄健气概,它散发着江南泥土的芳香,委婉缥缈,轻柔优雅。 在外乡人看来,黄梅戏仿佛山野吹来的风,仿佛春日溪头的荠菜花,又仿佛山涧淙淙不尽的流泉。 当妩媚亮丽的徽州女子独立于舞台时,她以自己的年轻之心体察世态,以自己的年轻之心表现世态,谁能不切身感受到一种青春活力的激荡和灿烂年华的召唤呢 当翩翩起舞的仙女从天而降,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与乡村的生活也就一步之遥,所有的辛劳和苦难,就在这个瞬间心平气和,羽化成尽善尽美的幸福。 这时候世俗的欢乐,自然而然地替代了庄严的敬畏,这一时刻,戏台上下,就是乡村生活的娱乐中心了。 天上是一轮亮亮的月,地上是几盏明明的灯,河上的风轻轻地吹过去,台上的唱低低地传过来。 就在这样悠远的旋律中,我们回过头去,眺望不远处的青山绿水,青山绿水之中的徽州。 和所有古老的城镇一样,徽州,比起徽州的现在更让我们觉得恍惚。恍惚之间,有什么珍贵的东西与我们劈面相逢了。 (摘自文化系列电视片《江南》解说词)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把握。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画横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内容体会其作用。 答案:比喻、排比。作者把黄梅戏比作“山野吹来的风”“春日溪头的荠菜花”和“山涧淙淙不尽的流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梅戏的美妙动听,清脆悦耳,表达出作者对黄梅戏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把握。环境描写往往有渲染氛围、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根据语境体会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环境描写。描写静谧清幽的环境,渲染美好宁静的气氛,烘托黄梅戏的优美动人。 14.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恍惚之间,有什么珍贵的东西与我们劈面相逢了”一句的理解。(3分) 答: 答案:作者在黄梅戏委婉清新的唱腔和细腻动人的表演中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巨大魅力,被深深震撼,并沉醉其中。 15.《云南的歌会》中云南女子的歌是“美”的,文中的黄梅戏也是“美”的。二者的“美”有何不同(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根据云南女子的歌和黄梅戏的特点进行比较。 答案:云南女子的歌自由轻快,淳朴本色;文中的黄梅戏委婉缥缈,轻柔优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