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学生,突出探究,注重应用 ——粤教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浅谈
东莞市樟木头中学 胡凯
我校从2003年开始在八年级使用粤教沪科版物理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两年的使用过程中,我经历了一个从不适应、不知怎么教,到逐渐了解、熟悉、体会的过程。 1 新教材内容选择注重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 八、九年级粤教沪科版物理教材在选择、组织内容时,并未刻意追求知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而是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强调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经历。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新教材的内容比老教材要宽广一些,但也要浅显一些。 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教材内容中,增加了一些流体力学知识,也让学生了解到飞机的升力并不是空气的浮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降低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要求,把学生从复杂的物理计算中解放出来。 又如新教材的第五章《从粒子到宇宙》是新增内容,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知识面更广,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内容的选择注重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有关现代科技成果、科技与环境、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内容,例如通过介绍三峡船闸、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介绍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社会发展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 2 新教材体系编排既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顾及学科体系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体系安排有较大的变动,老教材按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几个学科分枝来编排,这样的安排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但由于八年级力学中的部分知识难度较大且较集中,学生不容易理解消化。八年级学生刚学物理学时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压强、浮力等知识难度较大,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好物理的信心。 而新教材一开始就学习学生最熟悉的声现象和光现象,降低了学习的门坎,将难度较大的力学知识安排到九年级学习。这样的安排分散了难点,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认知特点。 为了适合八、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新教材课文中选择性地安排了“科学探究”、“活动”、“方法指导”、“信息浏览”、“STS”、“信息链接”、“自我评价与作业”和“课外活动”八个栏目,这些栏目既引导学生的认知过程,又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选择。 3 新教材贯穿“情景——探究——应用”的主线 新教材一般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所要学习的课题,通过体验和探究过程,学生获得相关的物理知识。新教材所要求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以获取公式、定律为目的,而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有切身的体会,对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亲身的体验。例如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时,首先通过对比同纬度地区海滨城市和沙漠地区的温差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引申出比热容的物理概念,最后应用比热容进行解释有关现象。 新教材中所设计的八个栏目围绕“情景——探究——应用”这根主线,环环相扣,相互补充。“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和体验,“方法指导”对探究活动进行点拨,“信息浏览”展开新奇有趣的信息,“STS”介绍相关的科技成果与科技热点,让学生在对科学、社会的思考中走向成熟,“信息链接”解疑答难,拓展知识,“自我评价与作业”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中的不足,“课外活动”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探究”、“应用”是新教材的两个重要特点,也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手段,“探究”与“应用”就成为物理教学中的两个核心手段。 新教材概括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七个要素,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信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和交流。但由于课时、学生认知水平等其它条件的限制,并非我们所进行的每一个探究活动都要体现七个要素,教师要灵活引导,探究性学习应强调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经历和参与,学生的看、听、思、讲都是一种参与与体验,应得到提倡和鼓励。例如通过色散实验让学生知道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就是一个探究过程。又例如让几个强壮的男同学试图拉开马德堡半球,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与强大。 关于应用,新教材的“STS”栏目就是典型的知识应用,但教师还必须多安排一些直接简单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思考、讨论、表达。通过知识应用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教材着眼于学生,以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原则,以“探究”和“应用”为手段,教师们在教学中要不断体会、思考、探究才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