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县南屏中学 陈筱娟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较原有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场变革给教师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对初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能力要求。
一、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改所呼唤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激发其内驱力。新课程体系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物理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学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科学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科学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而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在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的同时,增强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必须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转化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特别强调教师对教学实施过程的把握和调控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既不被束缚,又不偏离既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只有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教学实践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教材是学生籍以学习新知识的基本依托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理念的重要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理新教材不仅是传授物理知识的有效载体,而且更多的担负起物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务。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系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材充分体现出新课程理念,新教材在形式上做到“图文并茂”,显得更直观、更形象,在编排上不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自由灵活,在文字上大大缩减而内涵更加丰富,这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大的选择和思考的空间。新教材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探究活动,重视从自然和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握物理规律。新教材体现出物理与其他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每一节都设立了“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介绍物理在生活及社会中的实际应用,“信息库”栏目则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能动地运用知识的欲望。总之,新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的理念和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物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地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创设,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有力体现。
三、探究合作的指导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初中阶段物理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探究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着重考虑如何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物理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作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综观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探索性试题所占的比例逐步加大,这类试题对学生物理思维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对新课程如何考的一种导向。
新课标认为,在教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物理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物理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便从中体现成功的喜悦。物理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既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物理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好的教学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上要注意掌握好难易尺度。就目前来讲,教师处在教法的转型期,大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要实现新课标教学行为的重大转变尚需一个过程。方向已经明确,教师既要抓好“双基”,同时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构建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四、体察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是对过去行为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实施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手段,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以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从新课程标准理念出发,教师应着重从五个方面的教学反思:一是反思教学定位问题。教师应把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学定位反思的着眼点,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思考自己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做些什么。这样的反思会使得新课程的理念逐步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和落实。二是反思动态生成问题。在教学反思中,占较大比例或者说大多数问题属于此类。新课程把教学看作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交往多了,对话多了,出现一系列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自然也多了。面对这些生成的资源,教师需要从教学要求出发加以把握和利用,从而改变教学的预期行为,重新构建教学全过程。三是反思教学设计问题。实际的教学进程和效果有时是与教学设计的意图相一致的,但也难免产生两者不相统一的现象,教学反思中捕捉这类事件,无疑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积累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四是反思教学效果问题。教学总是有一定的目标指向的,总是要达到一定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的。教学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行为等是不是产生了预期的变化?这是教师在反思时需要着重把握的问题。五是教学资源问题。教学中所运用的图表、资料、实验选择以及列举的事例等教学资源是否能很好地说明教学意图,运用的是否恰当,能否发现更好的,这是教学资源反思的重点。其实,教学中的反思远不限于上述五个方面。 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对教学中关键性问题的不断求索都可以增进教师的反思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