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单 元 测 试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
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要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下列人口再生产类型与其地区分布的配伍,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原始型
B、德国、芬兰——传统型
C、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现代型
D、南部非洲的大部分国家——过渡型
3、1995年天津人口出生率是1.02%,人口死亡率0.6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4、有关人口数量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
A、分析世界人口数量由50亿增长到60亿的变化,不必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
B、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
C、假设所研究地区是封闭的,其人口数量的统计,可忽略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
D、天津市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的统计,既依据自然增长的变动,又要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
5、有关环境对人口数量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自然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明显高于对死亡率的影响
B、环境污染是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C、伦敦烟雾事件完全是由天气状况造成的
D、克山病、大脖子病、大骨节病的发生,均与环境中缺乏碘元素有关
6、有关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往往使受灾地区的死亡率大幅度上升,居民健康水平下降
B、土壤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C、严寒季节,人类呼吸系统发病率较高
D、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饮水中含氟偏高,严重危害健康
7、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B、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C、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
D、目前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
8、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A、准确地说是指某国家或某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即地球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D、指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前提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9、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正确叙述是( )
A、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C、我国目前人口只有12.95亿,人口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
D、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人左右
10、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A、无论生产力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都是有限的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11、下列现象属于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造成影响的是( )
A、酸雨破坏农作物、森林和土壤
B、噪声加剧对人的听力、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
C、某些地区环境中自然放射线较高,易造成胎儿畸形
D、水果催熟剂中的某些成分对人体有一定致癌作用
12、关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可以使资源得到深度开发
B、环境质量的改善,可以促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C、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可以降低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
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影响着人类对环境的熟悉
13、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
A、可以促进人口、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B、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C、使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发展彻底摆脱自然的束缚
D、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14、下列现象中,对中西部剩余农业劳动力而言,属于人口迁移的拉车的是( )
A、东部地区气候优越,降水丰富
B、到东部大城市找工作收入多
C、东西部语言差异大,日常生活的交流隔阂多
D、政府政策不妨碍农民跨省界务工经商
15、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
A、人口年龄与迁移有密切关系,青年人口具有较大的迁移需要
B、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际人口迁移数量大为减少
C、加拿大是世界重要的移民迁入国
D、人口迁移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一般文化程度越高,迁移距离越远
16、下列人口的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家住天津,天天去北京上班
B、北京—广州间的火车列车员,每周在北京、广州各住一天
C、深圳高中毕业生考取广州中山大学,每周返回深圳看望父母
D、科学家去南极参加为期半年的科学考察
17、关于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
A、“安史之乱”使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B、我国历史上海一次政治中心转移和朝代更迭,都曾引起过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C、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自然灾难
D、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与以百年和千年为尺度的全球气候变迁,有密切的相关性
18、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
A、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多为非自发性迁移
B、国际人口迁移也占很大比例
C、东部沿海的大城市多为迁入地区
D、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
19、三峡工程因水库沉没地区人口密度大,工程需移民达百万之多。对三峡移民迁移到外省市形成推力的现象是( )
A、移民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
B、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低,就近安置困难大
C、拨给移民的安置费用太少
D、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条件不大适应
20、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正确作述是( )
A、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提高环境质量的根本措施
C、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D、控制人口、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害
二、读图分析题
1、 读右图,说出各阶段人口再生产
特征及其所属类型:
A
B
C
D
2、 右图芬兰1785~1976年年人口再生产类型
转变示意图。其中图中:
A是1785~1790年
B是1825~1830年
C是1910~1915年
D是1970~1976年
请判定各阶段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A
B
C
D
3、 读下图和文学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食道癌死亡率最高水平的地区,地理分布有明显特点,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死亡率的地区级单位的分布,主要分布,主要集中在东起连云港,西至四川绵阳,北起北京郊区,南抵江西九江的范围内。大体上可划分为太行山区、秦岭山区、淮河流域几大地区,其它还有闽粤沿海地区等。并在其中形成高死亡率中心,向四面扩大。
太行山区食道癌高发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有:气候相对干旱,地质条件是剥蚀低山丘陵,农作物以玉米、棉花、红薯为主,蔬菜水果较少;高发区的钼、锌、铜、钴等微量元素含量偏低。尤其是钼的含量缺乏,可使硝酸盐地植物体内富集,为合成致癌的亚硝酸胺提供物质基础,并且钼的缺乏还能使粮食易于发霉;当地生活水平较低,群众以玉米为主食,有吃玉米粥、咸菜和发霉食品的习惯。
从资料中得知,影响人体身体健康的因素及其后果有:
(1)
(2)
4、读中国的人口增长图,回答以下问题:
(1)据环境保护专家曲格平的著作,中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大约为7亿左右,从图中分析,这个时期大约是在20世纪 年代。
(2)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片面强调人是生产者,造成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于
年人口达到10亿,2000年11月1日人口已达 亿。
(3)尽管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在1%左右,每年出生人口达 万左右。要实现201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还有很长道路要走。
(4)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在1960年前后,曾有大幅度波动。这与当时环境因素有什么相关性? 。
5、读下图菲律宾、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回答问题:
(1) 按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小于4%者,分年轻型人口,
国科属于年轻的国家是 、 ;65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数大于7%者,为老年型人口,图中属老年型的国家是 、 。
(2) 菲律宾、墨西哥两国人口中,15岁以下人口比重接近20%左右,这反映了这两
国 率很高,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到4%,这反映了两国人均寿命 。
(3) 一个国家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或人过于老化,各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问题?
6、读下图20世纪世界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口迅速发展的社会政治原因有哪些?
(2) 以非洲为例,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发展,对环境和发展会造成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B 2、CD 3、D 4、ACD 5、B 6、ACD 7、AD 8、BC 9、AD 10、AD 11、BD 12、AD 13、ABD 14、ABD 15、ACD 16、C 17、A 18、CD 19、AD 20、ABCD
(二)读图能力练习题
1、第一阶段,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属原始型;
第二阶段,很高的出生率,死亡率较高,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属传统型;
第三阶段,低死亡率,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属过渡型,此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很快;
第四阶段,低死亡率,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属现代型。人口寿命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2、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3、(1)可能引发疾病。气候、水、土壤等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较为明显。如题中列举食道癌高发区钼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偏低,导致了硝酸盐的富集,为合成亚硝酸盐做好了物质预备。
(3) 社会经济因素,如太行山区,相对贫困,长期以单一粗粮为主食,蔬菜水果少,生活水平低,防病治病能力差,并有吃烫玉米粥、咸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食道癌高发。
4、(1)60 (2)81, 12.95, (3)1 300
(4)1960年前后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大幅度波动,与当时连续三年的自然灾难有关。
5、(1)菲律宾、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
(2)出生率,较低
(3)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会造成家庭和社会抚养的人口过多,负担过重,影响家庭、社会财富的积累,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当青少年进入生育年龄后,又会因育龄人口过多而出现生育高峰,提高人口出生率等等。人口过于老化,老年人过多,会造成青壮年人群的社会、家庭负担加重,并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中青壮年劳动力相对缺乏而影响经济发展。
6、(1)二次大战以来,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先后摆脱殖民统治,纷纷独立。国家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有所提高,导致出生率居高不下。尤其是非洲,成为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
(2)发展中国家人口迅猛发展,会给环境、资源、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例如非洲,人口迅猛增加,给当地资源、环境(尤其是连年干旱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带来巨大压力。为了解决人口粮食压力,过度开荒垦植,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扩大,粮食产量下降,……使人地关系处在一个对立危险状况下。一些独立不久的非洲国家,不得不放慢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来调整国内的人地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