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图]曹操打天下的本族子弟
|
皇帝,被升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曹真建议伐蜀,曹睿批准,于是同年八月,曹真从长安出兵,由子午道南入,司马懿逆汉水而上,相约在南郑会师。各路兵马有的走斜谷道,有的入武威,正赶上大雨三十余日,有的栈道断绝,于是奉诏撤兵而回。曹真带病返回洛阳,不久病逝。《三国志·曹真传》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常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讨灵丘贼,拔之,封灵寿亭侯。以偏将军将兵击刘备别将于辩,破之,拜中坚将军。从至长安,领中领军。是时,夏侯渊没于阳平,太祖忧之。以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于阳平。太祖自至汉中,拔出诸军,使真至武都迎曹洪等还屯陈仓。文帝即王位,以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录前后功,进封东乡侯。张进等反于酒泉,真遣费曜讨破之。斩进等。黄初三年还京都,以真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与夏侯尚等征孙权,击牛渚屯,破之。转拜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七年,文帝寝疾,真与陈群、司马宣王等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进封邵陵侯,迁大将军。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真少与宗人曹遵、乡人朱赞并事太祖。遵,赞早亡。真愍之,乞分所食邑封遵、赞子。诏曰:“大司马有叔向抚孤之仁。笃晏平久要之分。君子成人之美,听分真邑赐遵、赞子爵关内侯,各百户。”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于爽嗣。帝追思真功,诏曰:“大司马蹈履忠节,佐命二祖,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可谓能封盈守位,劳谦其德者也。其悉封真五子羲、训、则、彦、皑皆为列侯。”初,文帝分真邑二百户,封真弟彬为列侯。 细评曹真 曹真在演义里是个白痴。既不会打仗,屡败于诸葛亮,受挫于司马懿;为人又小气,最后给司马懿气病,诸葛亮再写封信给他,把他气死了。而正史中的曹真,除了儿子生不好,其他方面都非常优秀。 演义中曹真能当上大将军,是因为他姓曹。曹真确实姓曹,但“大司马蹈履忠节,佐命二祖,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曹真当上大将军,靠的不是“亲戚之宠”,而是自身的能力。 曹真的气量 史载:曹遵与朱赞死得早,曹真同情他们,“乞分所食邑封遵、赞子”。而魏帝则“君子成人之美”,答应了他的请求。曹真出征时,士兵得到的奖赏不足的时候,就用自己家里的财产做为赏赐。 统帅之才 曹真当上大督都主要是因为南征孙权战功彪柄,这些在演义里都没说到。演义里为突出诸葛亮和司马懿,把曹真在诸葛亮在北伐时写成了笨蛋,其实前期的战争主要是曹真领导的。直到曹真病逝后,司马懿这个诸葛亮的“毕生大敌”才继曹真之后,与诸葛亮拖了四年。 但司马懿的作战能力比曹真实在是差多了,曹真与诸葛亮的交战中未有处下风,而司马懿和诸葛亮第一次交锋,就害死了张郃。不过司马懿也识虚实,而且能忍,知道自己不是诸葛亮对手后,就一直坚守,直到把诸葛亮拖到病死。(当时司马懿兵力约30万,诸葛亮只有10万兵。) 曹真抗击诸葛亮北伐的经过 诸葛亮一伐中原。演义中诸葛亮先用反间计使魏免了司马懿的官,然后出兵,大败夏侯后,又败曹真,魏实在没办法了,只得恢复司马懿的官,司马懿马上擒孟达,攻街亭破马谡,诸葛亮全线溃退。 事实上,司马懿根本没参战。诸葛亮出兵时,魏准备不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投降,魏帝派曹真统领大军守郿城,派张郃攻街亭。曹真在箕谷打败赵云、邓芝统率的偏师,张郃占领街亭。诸葛亮辙军。安定杨条据守城池不降,曹真挺兵围安定,杨条和众人说:“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就自缚出降,三郡皆降。 诸葛亮二伐中原。曹真精确地预料到诸葛亮二伐中原时必攻陈仓,便推荐郝昭守城。诸葛亮后来果然攻不下陈仓就退兵了。郝昭本是曹真推荐的,演义挺搞笑的,这推荐人也硬换成了司马懿。还编了几个故事,说诸葛亮大败曹真。 曹真还主动率大军想要大举攻蜀,也就是演义描述的诸葛亮四伐中原,但史传是因为连续大雨造成路断,曹真班师。 曹真之死 曹真在洛阳病死,想来诸葛亮一封信还不至于能骂死人。曹真的长子曹爽把持权政,被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兄弟懦弱不知所措,又下不定决心用桓范的计策,桓范大哭:曹真英明,生了你们兄弟几人,是一群蠢猪。(原话: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 曹休
 曹休——简明历史传记 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被曹操待若亲子。曹休经常跟随曹操征伐,曾统领虎豹骑做警卫工作。刘备派将军吴兰屯下辩,曹休随曹洪进兵征讨,名为参军,实为主帅,在他的建议下,大败蜀军。魏文帝时期,曹休升任领军将军,后又任镇南将军,接替夏侯惇驻守魏国东侧,与吴国多次交战,曾于洞浦大破吴将吕范,因功累迁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大司马,一直负责扬州军务。后被吴将周鲂诈降诱曹休深入伐吴,结果曹休被吴将陆逊杀得大败,不久背生恶疽而死。 曹休——简明演义传记 曹休[1],字文烈,是曹操部下,曹氏宗族将领,于“曹操大宴铜雀台”之时率先登场,射箭夺袍。曹休随曹操四处征伐,在攻蜀汉中之战,伐吴濡须口之战均有登场,曾放冷箭射倒吴将凌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曹操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曹操打天下的本族子弟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曹操好色付出的代价:低声下气遭丁夫人拒绝 |
下一篇文章: 曹操的生存哲学成全了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