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滑,如刀切一般。
仓颉建楼半途而废,虽说无兴,但也不忌恨任何人。他再三思量“天意也”。造的字既然无法存放,还是按照轩辕黄帝说的办法:“边造边教,边教边造”,不再考虑存字。所以,他便决定离家周游教学文字,立志把文字教给天下的老百姓,让人们都会写字,用文字记事。 仓颉在阳武村(鸟羽山)把自己已经造好的字凭记忆整理了一番,记在心里到外地去传授文字。 据记载仓颉在全国有不同遗址有48处,曾到陕西的黄陵、洛南县、旬邑县、长安县传授过文字,还在山东寿光和东阿、江苏、河南南乐县,开封,虞城县,商丘,原阳,洛宁等地办过学堂传授文字。始建于汉代者有4处:始建于晋代者有2处,宋代2处。正因为他了不起的巨大贡献,为了纪念仓颉,就在仓颉传授文字的地方修建庙宇,有关他的遗迹还很多。在今后可能还会发掘出来。
椐传说,仓颉在回家途中,经过老桥,不慎将画在其他物体上的文字弄湿了。他过河后把弄湿的文字晒在一块大石头上,晒干后才收拾好文字行李再回到家中。这就是传说中的仓颉晒书与“晒书台”的来历。
仓颉回到家中,他还继续给家乡的人们传授文字。传说,他在外地教字,是站着,悬笔写字(原有塑像记载,文革被毁)。回家后,因年迈,眼花缭乱,力不从心,总是高兴地坐着凳子,伏在桌子上教学文字,终于教会了不记其数的家乡人。
上一页 [1] [2]
|